【孩以为 | 泓杰】让我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让我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王泓杰
本一生命教育学生  17岁
“没有计划好就不会去做”星人
喜欢看书,却总是忘了看书
“这里不排斥古怪、个性和奇特的想法,只有接纳。现在就开始吧,开始写,写到自己的骨头里”

我昨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第一次带娃的新手妈妈们的,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看完之后很受感触,因而把我的一点点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

刚怀孕时,我决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长大,绝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横加干涉孩子的人生。可是,这个想法在我孩子出生之后发生了变化。

他睡觉不乖,小手小脚经常挥到我脸上。而且他一般睡不到一小时就会醒,醒来就得被抱着。我因此几个月睡不了整觉,常常头痛。

有一次我痛的难受,跟老公说,要是儿子之后不能有所成就,怎么对得起我这么辛苦。老公感到惊讶,说你之前不是说,不对孩子提要求吗?

那一刻我发现,我好像正在变成自己讨厌的妈妈…


在我看完之后发现,这样的事例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不仅仅是生孩子、养育孩子如此重要且巨大的事,也可以是一些非常细小和细微的事情:

例如擦了很久的地板被突然跑进来的小狗小猫踩出一块一块的梅花印;又或者是一幅好看的画被无意间滴上墨迹;而可能更让我抓狂的,是辛辛苦苦写了好久的方案,被老师一下子退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些让我生气的这些事情,我生气的其实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
而是我已经把这件事当作一个交易,当交易的结果低于我的预期的时候,我就会生气。
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破格获取(Abnormality is obtained)”指人们在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往往对于回报有一个很高的期望,而如果当实际情况低于预期,则会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具体案例的话,emmmm就好比你看我这段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如果突然告诉你这段是我编的,就会突然有一种落差感,说不准还会有点生气,可能就会哎哎、别上手啊……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总是在面对妹妹一些行为的时候,无法向她平和地表达我的想法。
我觉得,我在帮妹妹做事情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慢慢将这个过程由“付出”,转变成了“交易”
就像在做一道数学题:付出的多=收获的多但现实往往不如我所愿。
如果妹妹很听话,我说什么她就会做什么,我就会觉得理所应当。
而如果当她做出违背我不想要她做的举动时,比如说不写作业、玩手机。
我心里就会觉得:“为什么我都帮你洗了今天的碗,拖了昨天的地,而且你前天吃的零食也是我买的,你为什么还不听我的话。”
于是争吵就开始了。
现在我再回看那些争吵发生时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在我帮妹妹洗碗、拖地、买零食前,会有一个期待,渴望达成某一个结果:“这么做她就会很高兴吧,她就能听我的话了吧。”
可事实往往不是如此。

文章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发现了,大部分时间,当我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就已经为结果画上了等号:我付出的多=我收获的多
可生活往往不是数学题,当最后的结果不是最终我期待的“答案”时,情绪就产生了。
用本一人的话来说,就是“痛苦=期待没有被满足”。
当我开始期待未来的时候,往往会疏忽一点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影响了我成果的呈现;最后因为成果完成度不高,导致期待没有被满足,而让我自己非常痛苦。
当我看到这些点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了一个问题;那如何才能让自己从对未来的期待中脱离出来呢?
有的,而且也很简单,就是“安住当下,看到了就让自己回来。”
但,我总感觉,“安住当下”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非常有效的让自己从对未来的期待中脱离出来呢?
我想了很久,发现了一个很有用,也很简单的一个小方法:
就是看到自己的走神之后,在身边的某一张纸上写“正”字,然后记录下自己走神的原因,不用去琢磨辞藻是否华丽句子是否通畅,别人看到了会想什么——将这些想法全都抛掉,只是写,只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开始,我走神了过好久才会回来,但慢慢的一直坚持下去之后发现,我能越来越快的发现自己走神,并能够让自己及时回来,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
而这个方法我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进度。也让我少了很多的,因为期待而起的情绪。
借用《写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戈德堡夫人的一句话,就是:
“这里不排斥古怪、个性和奇特的想法,只有接纳。现在就开始吧,开始写,写到自己的骨头里”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