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押题:“美育”主题10道精选作文题 范文 (下)
有意入群,可以联系小编微信:wxcbh3407
编者: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成为高考命题要求。随着高中课程综合改革和新高考的推进,高中部编新教材全国正式推行,其编写思路强调“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本,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让学让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美的生活情趣,学会鉴赏美,进而创造美,甚而用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美。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考查的主题是“劳动教育”“劳动精神”,话题贴近校园生活,关注学生成长。而2019年全国Ⅱ卷和Ⅲ卷则有关于“德育”。“德育”的热度一直很高,“劳动”在升温,而相关的体育和美育话题也更加引发教育界的关注——2021年高考美育话题可能性加大。那么,在语文试卷上,该如何体现“美育”呢?现代文阅读Ⅰ文本(美学话题)、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美学鉴赏)、文本语言运用文段(美学话题)、作文(美育话题)都有可能涉及到。
下面精选近两年来各地10则美育话题高考作文模拟题。这些题目很有代表性,同学们可以学习题目的考查角度、范文立意构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了解并掌握美育话题的写作技巧。有些题目的材料、范文中的语句可以积累为作文素材。(陈保侯)
上期链接
目录
上
01 发言稿,中小学美育课被挤占的思考
02. 世界千姿百态,多元之美最为美
03 发言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谈我的审美观
04 演讲稿:美育是否应全面推广
05 媒体热议的“娘炮”,你怎么看?
下
06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07 以美育人 立德树人的时代所需
08 美在好奇心中发现与感悟
09 思辩话题:实用抑或审美,君心所向?
10 “低美感社会”的辨析与思考
6
06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明
××××年×月×日
7
07 以美育人 立德树人的时代所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美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60百科
②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③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新时代领路人“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④2018年、2019年春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全新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导】侯晓旭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明确,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全面理解,体现考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四则材料分别谈到“美育”定义,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学校美育,美之呈现形式。四则材料为同质材料,无需同中找异。只需在相同材料下找到彼此的侧重点,将其建立联系。如材料2、材料3就可以合并为学校开展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而这正是在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再结合材料4,学校或社会如何开展美育?如何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由《经典咏流传》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落实美育。综合四则材料之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管如何去论美育,都要将其与只重知识、智力层面培养人才的传统方式区别开来。如今的世界俨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创造美,“使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应是新时期对美育的呼唤,也应是本篇作文的最终旨归。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智育、德育结合美育,方为完美教育。
2.新时代人才培养呼唤美育。
3.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
4.以美育助推“立德树人”。
5.美育归来兮。
偏题立意:
一、将美育理解为“美”,缺少“育”的应有之义
1.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2.善于发现美。
3.文化之美。
二、孤立材料,只谈形式创新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如何让经典咏流传。
三、罔顾材料下的具体要求,如行文中不体现“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人才”这一层面,也不契合最佳立意。
【范文展示】
以美育人 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8
08一道很有深意的作文题 美在好奇心中发现与感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学和各种试图软件突然火起来,不知道花的名称没有关系,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软件,马上出现学名,哪怕再相似的花,也有技术替你分拼,只需动动手指头,便能得到答案。
材料二:一对母子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当孩子看见一朵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母亲这是什么花,母亲回答说:“孩子,你不必知道它的名称。对这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美文欣赏】
好奇心,人性中一朵美丽的鲜花
当动动手指“扫一扫”就能识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识图软件”等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类“好奇心”的毁灭。
【第一段引题:提出中心论点】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需要运算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打开计算器;遇到不会做的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打开小猿搜题、作业帮;出国旅行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先下载同声翻译软件……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消磨着我们求知的热情——当所有知识动动手指扫一扫就可轻易获得时,知识于我们而言还有何吸引力?失去了对知识的好奇,将会让我们失去更多!
【第二段:进一步阐释论点】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万户好奇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雄鹰一般展翅高飞,于是点燃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的最初的梦想;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于是人类开始认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加来雄道好奇池塘中的“鲤鱼科学家”如何认识池塘外的世界,不仅开启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而且为人类在”平行世界””穿越时空”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知识的积累、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无不建立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
【第三段:好奇心的意义:总说】
好奇心,实为人性中最美的一株小花,绽放着意蕴无穷的芳香……
知识的获得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而好奇心会驱使我们去思考。当一个人对身边的花草产生好奇,便会思考——打开记忆的大门,调动所有记忆:查找、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整合……,进而探索——走进图书馆、打开书籍、请教权威……这艰辛而繁琐的过程中人类激发了思考热情,完善了思维能力,碰撞出新的思想。当知识的获得直接跳过了思考,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得之时,我们人类不过充当了一个信息接收器和存储器的作用。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曾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试想,没有了好奇心驱使下的思考,人在求知之时如何做到“求思之深而不无在也”?失去了深邃而广泛的思想,人与世间草木鱼虫又有何区别?
【第五段:好奇心的意义1:分说对思考的影响】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好奇心的牵引更易带给我们精神愉悦。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实,当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时候,愉悦的是我们的感官,充实的是我们的心灵!所以,当母亲回答说“你不必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对这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这个母亲其实是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自然之美,用自然之美愉悦感官,充实心灵——这显然比机械地记住一种植物的名称更有意义!
【第六段:好奇心的意义:分说对精神体验的影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守护好对一朵小花的好奇心,便是守护我们的思想,守护我们的精神!技术的革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惟愿我们在享受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不要丢弃对知识的好奇,不要丢弃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总结全文。】
9
09 思辩话题:实用抑或审美,君心所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一)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
①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②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
(二)从数学家角度:
①生活留心皆是美②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③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④要面包,更要水仙;⑤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
(三)从辩证说理的角度:
①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②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下水范文】
你欣赏多姿火光的姿态,最美
葛福安
古人类学家和数学家,谁更懂得人类?按理说,自然是古人类学家,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懂得,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然而,看到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的这个故事,知道了他对“人类为什么保存火种”的答案,我觉得,对于人类的理解,古人类学家却未有托姆“专业”。托姆理解到人类“尚美”的本性,他认为美而保存火种是人的本质天性。我觉得,这种理解,更能抵达人类之终极。
“尚美之心”,应该是自人之为人时起,就已“人皆有之”的。保存火种,为着“取暖御寒”,为着“鲜美肉食”,固然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人会在 “取暖御寒”之时追求衣服的审美,也会在“品尝美食”时注意自己的吃相。有人云:“人是审美的动物。”此应该不为虚言。“人猿相揖别”,不止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应该是心生“美意”。所以,两位古人类学家“专家气”十足,“趣味性”不够;而托姆则虽已成数学大家,仍不失童心,他的思考与理解,更能接近人的本质,“童心”仍未泯灭。
至于那两位古人类学家“童心”泯灭与否,故事未有提及,我们不妨作出假想:听得托姆的回答,两位古人类学家“颔首然之”,那即可证他们两个仍是“童心在焉”,只是未从“美”的角度思考而已;如果他俩“哂之斥之”,以为托姆是“吃饱了撑的,饿你三天,让你眼里冒出'灿烂多姿’的火光!”那么,我倒不觉得托姆尴尬,倒是替那两位所谓“古人类学家”感到悲哀,他们真的离“人类”远矣!
真的不要让自己远离“人类”!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它灵动,美丽,它蓬勃,充满生机,在夜幕之下,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生命原本就有的美丽。努力学习,自然可以获得一个上好的高考成绩,也可以得到令你怦然心动的一纸大学通知书,但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美丽的,它用计时以日的方式书写着我们的成长日志,也让我们获得成绩之外的丰富意义,这里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情趣、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不妨再让我们作一假想:如果你我都坐在两位人类学家和托姆中间,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都一一进行体验,那时,我会感受到火光的炽热带给你的温暖,也会垂涎于那火种“烧出的鲜美肉食”,但是,相比之下,在我看来,你欣赏“灿烂多姿火光”的姿态,才是最美最美的。
10
10 “低美感社会”的辨析与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学和各种试图软件突然火起来,不知道花的名称没有关系,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软件,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代表杂志社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引导读者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即这篇短评的写作重心不应该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份定位,有明确的读者意识。选择写作任务,内容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写作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中学生的心声”,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书信体)、明确的身份限定(高中生读者)和对象限定(栏目编辑,潜在对象是杂志的所有读者)。这些限定性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选择,特别要注意贴合“高中生读者”的实际。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须有明晰而充分的认识,但无论选择哪一项任务,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佳作示例】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A4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