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的诞生、辉煌与衰落(干货文)
技术分析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被称为美国的黄金年代,此刻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实现了大一统,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前提条件都是领土和意识的大一统。
美国在基本盘稳固后,借着工业化的浪潮,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当时的华尔街,虽然没有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但处处充满了机会和希望。
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年轻人的追逐。
1880年,纽约的曼哈顿街区(华尔街)迎来了一位29岁的年轻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查尔斯·亨利·道于1851年11月6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林(Sterling)。家境比较穷,也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在他21岁那年机缘巧合,找了一份在报社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写作。
1879年,查尔斯跟随着一帮金融家,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
那时候的火车慢得像蜗牛,查尔斯和这帮大佬们侃大山,玩斗地主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
大佬们描述的华尔街传奇故事,让查尔斯神往。考察完毕后,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纽约。并且在那里结识了另外一个好基友--爱德华·琼斯。
同许多野蛮生长时代一样,那时的华尔街充斥的欺诈、财务造假。 记者收受商业贿赂,炮制假新闻,帮助劣质的企业顺利发行股票,起一个韭菜。 报纸上的消息,还不如小道消息靠谱。人们缺乏一个合理分析并且预测股票价格的途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查尔斯和爱德华秉持中立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成为了财经分析记者的一股清流。 他们一起创建了《华尔街日报》,挑选优质企业,把价格汇总发布道琼斯指数。 这两位年轻人在当时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作品会延续百年之久,直至今天。
1899年-1902年期间,查尔斯在华尔街日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的投资分析报告, 后人根据查尔斯撰写的财经分析,总结提炼了他的分析方法,取名为“道氏理论”。
1. 市场存在着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趋势。
2. 价格趋势分成了积累、兑现和释放三个阶段。
3. 股票价格包含市场所有的信息。
4. 股票价格涨跌需要互相验证。
5. 真正的趋势需要成交量的支持。
6. 趋势在明确结束前一直存在
查尔斯突破性地提出了这么几点
1. 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所以你不用费尽心思去获取信息了。
2. 价格的波动是有规律的,所以从历史行情中就能预测出未来的涨跌
在那个扇贝今天还在,明天就跑没了的时代,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财务分析不可靠的,所有的消息都不可靠。
那么什么是可靠的呢?
查尔斯把目光投放到了历史的价格上,跟难辨真假的新闻比,历史行情数据行情数据更加真实。套用侦探小说的名言“尸体从不说谎”。
后世无论是技术分析的哪种流派,都继续遵循和完善着道氏理论。
有的在研究线怎么画。
有的在研究浪怎么数。
他们将历史的行情作为自己的参考,希望从中破译出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
之所以要介绍年代背景和查尔斯出身,是想让告诉记住技术分析诞生和有效的几个点。
1. 查尔斯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虽然后来成为中产,但离顶层的圈子还很远.
2. 那时的华尔街,假消息满天飞,新闻不靠谱,财报瞎胡闹;在一个缺乏诚信的时代,即使一个财经记者也获取不到多少可靠的信息。
总结一句话就是,技术分析是普通投资者对抗虚假新闻的一种分析方法。
从查尔斯的角度上,技术分析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获取不到有效信息后无奈地替代。
而对更多的投资者来说, 技术分析,带来了宝贵的视角.即使通过人人都可以获取的历史价格信息,也可能实现对未来价格的预测。
从此弱者有了对抗骗子的武器。
技术分析的顶点与没落
有人善于总结,有人善于实战。
查尔斯在1902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卖掉了公司。 而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901年,另一位年轻人,凭借着高超的交易技巧,名噪华尔街。
技术分析的大旗,冥冥之中传到了这个小伙子手中。他的名字是利弗莫尔。
很多人都读过关于他的那本名著--《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
利弗莫尔童年的时候应该也很穷,他14岁就出来打工,也没有上过多少学。
一个穷人家孩子通过努力积累财富达到了阶层的跳跃,很多人都把这当成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很不幸,资产阶级的圈层一直很明确:
顶级豪门靠内部消息和资源交换获利。
中产阶级靠渠道服务获利,
而底层的散户们只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敢拼敢赌了。
利弗莫尔正好具备两大特质:聪明、敢赌。
15岁的利弗莫尔,通过做股票的外围市场,赚了1000美金。那时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400美元之间。利弗莫尔很有可能赚了他父亲三年都赚不来的收入。
交易和赌博都有这样的特点,他和劳动不成正比,并且有很大的成瘾性。一旦尝到里面的甜头,鲜有人能全身而退。
利弗莫尔带着自己的天资来到了华尔街想一展抱负,结果第一次失败告终。
1901年是利弗莫尔第二次来到华尔街。24岁他购买了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购买了股票。10,000变成了500,000美元。并且说出了他的名言,我的钱是等待赚来的,而不是操作赚来的。从此趋势成了他的朋友。
1906年他破产了。
1907年美国股市恐慌下跌,利弗莫尔当天赚了100万,随后反手做多,总共赚了300万。此次事件中,他把顶级豪门摩根描述成自己的导师,而摩根对他的印象不得而知,可能压根没有印象吧。
1908年亏光,1915年破产。
在1924年至1925年间,操纵小麦和玉米贸易,赚了1000万美元.
1929年初,他积累了大量的空头头寸,在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溃的时候,净赚了大约1亿美元。他被称为“华尔街之熊”。
其实在华尔街上,空头一直不被大家欢迎。
1934年最后一次破产。
从此他的交易职业生涯结束了。
1939年利弗莫尔开始收买技术指标。
1940年在酒店中自杀身亡。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看下利弗莫尔跌宕起伏的一生。
虽然金融市场一直标榜公平、公正。但事实却是:金融市场是最不公平的。
金融资源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垄断,这些寡头们垄断了财富,垄断了信息,他们甚至能垄断政府,干预制度。
在这种极度不公平的环境中,技术分析提供了最公平的一种方法,让普通的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到这场狂欢中。他们凭借历史价格中的数字,参与博弈,赢得财富。
毕竟对所有的人来说,历史的价格是最公开的,对历史价格的解读是最才是最公平的。人们也会推崇和追逐这些从公平环境中搏杀出来的幸运儿。并且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跨越阶层,实现财富的自由。
利弗莫尔是一个榜样,一个符号。 他的一生经历就是技术分析的一个写照:肯定有用,但总会失效。
伴随着利弗莫尔的破产,技术分析也开始衰落。1933年前,诞生了技术分析理论,例如江恩,艾略特。但在1933年后,这些技术分析的大师们主要靠写书卖课赚钱。
1933年,美国技术分析的终结年,也是美国价值投资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杀出重围,开创了未来50年的辉煌期。所有转折的起因都是1933年美国《证券法》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