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经济优势为什么没有转化为军事优势?2

宋朝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战略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办法,以势逼人还是很爽的。  比如说哲宗时期北宋在屡次野战失利的情况下终于转变了思路,从泾原西安州到熙河安西城大修堡寨、步步为营,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的战略被动姿态,逼得夏人哀嚎“唱歌作乐田地,都被汉家占却,夺我饭椀”。这就是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的具体实例。  西安建州,包括天都,自天都至秦州甘谷城,南北一直五百里,是已得幅员千余里之地。当时得熙河,只是本汉地土,今所开拓,乃夏国地,兼据险要并河,足以制其死命。西人常恭顺则已,更作过,则趋兴、灵不远矣。此功非熙河可比,然不得熙河,则泾原亦无由开拓。今泾原进据天都,熙河自汝遮建城寨至会州,故两路边面相通接,而秦州遂为腹裹。兼先帝建熙河兰会路,今日方得会州,乃成先帝之志也。[1] 这玩意的开销有多高?简直是大辽看了会流泪西夏看了会沉默,光一个定戎寨就是:  池中役夫三千余,悉亡命卒也,日支铁钱四百,每多窃盐私货。[2] 大宋官家的银钱像流水一样地支了出去,宋辽澶渊之盟议定的岁币是多少?银十万绢二十万。然而为了西夏开边,哲宗这边自己就贴出去上百万!  鄜延、泾原、熙河、环庆路见管军赏银绢不多,虑缓急阙用,特於內藏库支发银绢共二百万匹两,赴逐路经略司封桩,专充准备边事及招纳之用。[3] 不过没关系,我开销大不大无所谓,只要你的损失比我大就行。宋朝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经济优势,也不是找不到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的法子,而是在政策制定和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多方掣肘,前后反复,导致资源极大浪费——要是大宋官家的每笔钱都能花到点子上,那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  就拿上边对西夏的例子来说,范仲淹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的时候就提出了浅攻进筑的对西夏战略构思,然后到神宗时期,双方战端再开,北宋根本不采纳这个已经被验证有效的战略,就是要野战,就是要重兵压上跟西夏人决战!五路伐夏给我压上去,老子这飞龙骑脸怎么输!怎么输?  然后大败。  就这一意孤行的路子,怎么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啊?转化不了的。更不要提朝堂上异论相搅,政策今天激进明天保守后天倒退,司马光主政时期甚至有过还地西夏的脑残举动——所以说在绝大部分时间,宋朝没法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完全是决策层和体制的问题;不过也多亏了北宋巨大的经济优势,它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之后依然顽强地挺下来。雍熙北伐,大败,然后转头宋辽战争还能有来有往几十年;五路伐夏,巨败,然后转头绍圣开边反推了回去;靖康之变,史诗级大失败,连皇帝都被打包送到了北边,结果转头南宋守着半壁江山竟然能靠死金朝。这是啥?  这是个T啊!  大宋:我说我放技能打人为啥不疼呢。  参考 ^曾布. 曾公遗录[M]. 中华书局, 2016. ^方勺·泊宅编·卷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五 发布于 04-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