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越来越美了!
湖南又进入了多雨的季节。记者跟着“沿着高速看中国——红色之旅”车队,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矮寨特大悬索桥(简称矮寨大桥)出发,沿着内蒙古包头至广东茂名高速公路(简称包茂高速)湖南段一路南下。
这是服务区,不是民族博物馆
风雨桥、苗鼓、油纸伞、灯笼、鹤舞和平桥,还有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走进湖南怀化服务区,一股民族气息扑面而来。“我感觉自己来的不是服务区,像是进了民族博物馆。”在怀化服务区经停的吴女士感叹道。
与此同时,风力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雾化水龙头、阿波罗自动驾驶售卖车……一个个科技元素又令人眼前一亮。
2020年年底,湖南怀化服务区“改头换面”大升级。湖湘文化搬进服务区,专柜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工艺及纯手工湘西蜡染工艺品,精准扶贫馆内直采直销扶贫产品
包茂高速公路湖南段起于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由吉茶高速、吉怀高速、邵阳—怀化高速怀化连接线、怀通高速组成,途经吉首市、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多个城市,全长380.1公里
在湖南高速公路“七纵七横”的“大家族”中,包茂高速公路湖南段是重要的纵线之一,它将杭瑞、沪昆等多条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连接起来,形成纵横交织的交通网,实现了湖南高速公路骨架网与国家干线公路网的有效衔接。
振奋人心的矮寨大桥
“壑险一桥穿,飞虹索半悬。”矮寨大桥横亘在气势磅礴的德夯大峡谷上空,群山环绕一抹鲜红,风景奇崛壮美,震撼人心
矮寨大桥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包茂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钢桁梁悬索桥,于2012年3月建成通车,是当时世界上跨峡谷主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大桥拥有四个“世界第一”:
采用世界首创的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梁架设;
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
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
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这座桥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还被写入了湖南省中学教材,成为湖南新名片。
“你看那是原来的'矮寨大桥’。”湖南高速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国平指着远处两山之间的小桥说,“现在有了这座特大桥,把原来走矮寨盘山公路至少半小时的路程缩短为了1分钟。”
在矮寨大桥前,记者见到了来做文化宣传志愿者的“最美路姐”——湖南吉首西收费站收费员彭莉琴,她正与热情的游客合影留念。
2018年,彭莉琴由于“微笑收费”视频在网络走红,如今抖音拥有近600万粉丝的她,依然坚守在收费员的岗位上。疫情防控期间,她借助自己“网红”的影响力助农直播。
2020年,湘西有不少农民都尝试使用“直播”的方式销售自家农产品。“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就有村民直播自家的鸡在山野里觅食奔跑、回窝下蛋等场景,让网民直观感受这里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一边看直播一边下订单。
十八洞村的腊肉
十八洞村的腊肉
过去十八洞村的农民害怕把猪养得太肥,人抬不出去。现在,十八洞村3.5米宽的“泥巴路”升级改造成6米宽的沥青路,村内家家门前修了石板路,交通已不再是个难题。“今年腊肉厂也办起来了,有望年底给我们村民包个更大的红包。”十八洞村经济联合社理事长龙书伍露出欣慰的笑容。
听不完的红色故事
沿着包茂高速公路,从矮寨大桥到达湖南怀化市最南端的红色之城——通道侗族自治县。在这里的通道转兵纪念馆,陈列着一个深灰色的担架,经年累月已锈迹斑斑。这是一副红军长征时期的担架,被侗族老乡粟再金一家守了80余年。
被侗族老乡粟再金一家守了80余年的担架
故事要从1934年讲起,两位追赶部队的红军,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将担架留给了路上偶遇的侗族村民粟再金,并表示会回来拿回担架。粟再金为了保护这个担架,曾被国民党毒打;解放后,这副担架在交通不便的侗寨救助危重病人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经八十余载,这副担架不仅被粟家保护了下来,还成了传家宝。2014年,这副担架入藏通道转兵纪念馆,成为侗家人信守承诺,感谢党恩的见证。
通道转兵纪念馆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包茂高速公路湖南段途经不少红色城市,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除了通道转兵旧址和纪念馆,还有永顺县塔卧镇革命根据地、龙山茨岩塘革命根据地、保靖亨章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滕代远纪念馆、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等。(记者刘玢妤 潘斯航 袁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