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美女长什么样?这幅画给你真相

现在汉服大热,古装美女也频频出现在网络和街头。

但真正古时候的美女是什么样子?

只怕很多人并不清楚。

幸好有画家为我们留下了古代美女的图样。

不过也请别抱太高的期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比较写实的古代美女画像也只是东晋的。

(别拿马王堆帛画来说事,那画的是个老太太。也不是说老太太不美,但一般说到美女通常还是指年轻漂亮的,还是按通俗认知来吧。)

顾恺之的美女画咱们已经介绍过两幅了——《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

但那两幅主要是表现妇女的内在美。

要说到以外在美为表现重点,还得看顾恺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全卷摹本

这幅图是顾恺之偶然读到《洛神赋》,被文中所描绘的美艳绝伦的洛神以及那种追思而不可得的情感打动而作的。

还有不知道《洛神赋》的吗?

不要逼我水字数!

《洛神赋》虽然没有入选中小学课本,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算得上扛鼎之作哦!

它对美人的描写已成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红楼梦》警幻仙子、《天龙八部》神仙姐姐、《甄嬛传》惊鸿舞的灵感来源,皆出于此。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洛神赋》与《警幻仙子赋》,曹老先生简直就是抄袭啊!)

电影《红楼梦》警幻仙子

《天龙八部》神仙姐姐玉雕

惊鸿舞 柏言绘

“四大美人”还没评选出来之前,洛神就是美女的代表。

画美女,这是每一位画家的终极心水题材啊!

只不过《洛神赋》原文使用了大量比喻,这对画家的如何呈现美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文字相当优美,每个人在读完后都会在脑海中脑补出一幅绝世佳人的图像。

一旦画家把它具象化,就难免众口难调——我想象的是张芷溪,你想的是蔡少芬,他想的是李依晓……谁也不服谁。

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做到了广泛认同。

他是如何做到的?

当然,顾恺之的原作是看不到了,但历代留下了不少摹本,就这些摹本也征服了众人。

留存到现在的摹本不少,分藏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

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是宋摹本,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是最完整的版本,保存较好、也是最接近于原貌的一件,被评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京故宫馆藏《洛神赋图》为手卷式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画卷从右端开始可分为三段,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细致地描绘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例如第一段,描绘了曹植突然发现洛神,他被惊艳得几乎不能自持,幸好身边侍从左右扶住。

而洛神的美,则是通过衣饰线条和场景配物来表现(不要看脸,这面部五官估计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忽略吧)。

洛神的上方,左右两边分别太阳、蛟龙与鸿雁,呼应《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皎若太阳升朝霞”的描写。

洛神则是侧身回眸——这一动作将女性的柔美充分展现了出来(妹纸们拍照时可以参考此造型)。

而且她的的整个形象,都是采用“春蚕吐丝描”,线条圆润飘逸,服装无风自动,“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现在拍艺术照都要用鼓风机把裙子飘带吹起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从画中可以看出:顾恺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艺术的呈现,加上他精湛的画工,达到了“以形写神”的效果。

除了人物,顾恺之对于场景的设置也很巧妙。

他是用山水树木来区隔不同场景——这样类似现在影视片中借用道具转场一样,比用方框直线来分割画面更加巧妙,更显自然。

而且,画中的这些景物,起到渲染和比喻的双重作用。上面说的惊鸿,游龙、太阳以及秋菊、春松、芙蓉等,既是原文中提到的物象,又都被顾恺之巧妙地融入了画面之中。

这些山水树石虽然是衬托,但一笔笔都是用心勾线,繁而不杂。虽无皴擦,但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的井然有序。

尽管《洛神赋图》还存在魏晋时代早期绘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这样这种比例失调的状态,但也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尤其是该图山水以青绿着色,单纯雅致,开辟了后世青绿山水画的大道。

《洛神赋图》是以人的活动、故事的情节为线索展开的,从右至左,看图的顺序便是故事发展的情节。

它的出现标志着绘画的功能已经由“图解”向审美转变,它为后代的艺术家们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洛神赋图》也成了中国仕女画中的热门IP,被历代画家翻画无数,但大多数作品,都没有跳出顾恺之的窠臼。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