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检测指标与质量
于是我们对罗汉果的检测指标,做了猜想和思考,
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每个品种的情况不一样,
分析检测出来的数值与质量的关系,
很有意思的。
比如黄芪的黄芪甲苷,
黄芪甲苷存在于皮部,越细的含量越高,
但我们喜欢粗的,粗的有多糖,符合黄芪补益作用。
在一定直径范围,黄芪的含量值与质量是呈现负相关的。
比如柴胡的柴胡皂苷,
他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若对性状不熟悉,依赖机器,同属的藏柴胡,含量巨高,
测出来还以为是质量非常好的柴胡。
比如龙眼肉的浸出物,
药典也只有下限,不低于70%,
对于不低于70%,怎么理解呢?
测出来70%-90%,符合标准,
测出来90%-110%呢,也符合标准?
为什么会有超过100%的呢?
希望中药同行一起做数据分析,
带领中药行业,共同进步,
完善药典漏洞,
在药典标准上再做内控标准。
或通过集体的力量,
让药典标准更好的区分控制我们的中药,
可以更好的把不好的货踢出去。
避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说一说罗汉果: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药典: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0.0%,
检测值从42%-52%,均值为45.5%,
思考:可以考虑该值与甜度,口感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就是性味归经中的甘?
罗汉果干果中含 13.5 %的葡萄糖、10.0 %的蛋白质及 10.0 %的果糖,这些物质均不易溶于乙醇溶液。
药典用的是水溶性项下的热浸法测定,可以猜出浸出物在一定范围内,反应了罗汉果的甜味与罗汉果自生含有的糖的关系。
这个甜,是浸出物对应的甜,是葡萄糖,果糖的甜,是不齁的甜。
消费者是直接口尝的,最关注的是口感,汤色,
细微的差异都是非常敏感的。
农户是直接种植加工的,最关注的是产量,成本,利润。
检测合格了,但合格的范围那么大,
检测出来的值,哪一个才是喝着最好喝的值,才是客户买了还想买的?
检测出来的值,背后的种植情况是怎样的,哪一个才是有机种植,好环境种植的,精细加工的?
如果农户认真去种,数据能不能读出他的价值?
药典:罗汉果皂苷V(C60H102O29)不得少于0.50%,
检测值从0.55%-1.39%,均值为1%,
可以考虑该值与清热润肺等功效的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就是性味归经中的凉?
罗汉果甜苷又名罗汉果甜素、罗汉果皂苷等,分子式为 (C66H112O34),
它是一种三萜烯葡萄糖苷,其苷元是三萜烯醇。
罗汉果甜苷是罗汉果中三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它是一种具有强甜味的非糖物质,
其甜度相当于等量蔗糖的300倍左右。
药典: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罗汉果皂苷V(C60H102O29)不得少于0.50%。
如果罗汉果的"特异甜味",主要由罗汉果甜苷贡献。
由于两者分子式不一样,
猜测药典检测的罗汉果皂苷V,反应的不是罗汉果的甜味。
而是上面猜想的“凉”。
鲜果在香味、香气和主要甜味成分上与干罗汉果有一定差异。
它们都有止咳活性成分罗汉果苷Ⅴ,
但鲜果另含有罗汉果新苷和罗汉果黄素;
干果也独有罗汉果苷ⅢE、Ⅵ等成分。
从该文献看,罗汉果皂苷V与清热润肺等功效存在相关性,大致属于性味归经中的凉。
传统的罗汉果,果肉褐色。大家觉得口感更好一些。
联系药典提到的:晾数天后,低温干燥。
猜测,晾晒过程有助于:
罗汉果里面的酶,逐步分解罗汉果甜苷,让其尝起来没有那么齁甜,
该过程也许也会逐步分解罗汉果皂苷v,使其凉性减弱,
晾晒时间不同,可能是不同批号罗汉果皂苷v含量值不同的原因。
现代烘干工艺加工的罗汉果,果皮绿黄色,果肉白色,评论大都说'太甜,不好喝’。
联想到现代加工工艺里面:有一个快速升温,杀青的过程。金银花利用这点,可以快速杀死里面的酶,
杀酶保苷,这样木樨草苷就不容易被分解,含量高。且杀酶保苷在很多中药中都有应用,比如苦杏仁。
猜测,现代工艺杀死了罗汉果的许多酶,所以,很好的保护了“罗汉果甜苷”,该物质为甜味剂,所以口尝,异常的甜。
这样加工的罗汉果或许不符合药用,不符合传统的罗汉果性状,但做甜味剂物的来源是非常棒的。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产地等不同因素对罗汉果祛痰作用的影响 龙颖 林吴 董威 唐慧勤 肖喜泉 米惠 田慧 王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罗汉果甜苷的提取及活性研究进展 李雨蒙 张泽生 秦程广 王春龙 孙艳伟 天津科技大学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