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均线系统与缠论技术的结合运用

均线的基本概念: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均线(MA),股票软件里输入MA就可以调出均线指标。

均线是怎么来的呢?它采集指定数量K线的收盘价,计算算术平均数,得出一个值,连续计算下去,把这些值做连线,就形成收盘价的均线走势。可以是任一周期均线(分钟、小时、日、月),同时也可以指定是5个单位、10个单位还是30、60或120个单位。

于是我们知道,讲任何一根均线,它都带有两个信息:时间单位、计算周期。如60日均线,时间单位是“日均线”,计算周期是“60根K线”,这样才能区别于30日均线或60月均线。

均线的理论基石:

那这个均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从某种角度讲,均线代表着市场某个时间周期的平均成本。比如10日均线,代表着该股10天来的平均成本,以此类推。

均线理论认为,市场中的趋势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市场成本的推动力。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股价一旦跌到买入成本线附近,就有人会再次买入。一个上涨趋势能维持,就是这个原理。反过来说,一旦跌破某条均线,就说明市场参与者认为价格偏高不愿意在成本线附近加码,于是依托这条均线所进行的上涨趋势就有可能终结。

举个图例吧:

5日线向下与10日线交叉,称为死叉,意味着前期沿着5、10日线的短期升势告一段落,上涨趋势既然被终结,后面的走势要么是横盘震荡,要么就是走下降趋势。

上面讲的就是均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们可以看到,均线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趋势”来运用的,如果不清楚这一点,那么就会在一个横盘震荡走势中被反复打脸。

在上图黄框中的这段走势中,如果用均线系统来指导自己交易,就算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我们这里探讨均线,重点是探讨均线技术背后的本质原理以及如何把均线交易技术和缠论结合起来发挥更大威力。像“葛兰维均线八法”这种单纯的均线技术在今天的市场上已经显得落伍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讲讲,均线系统该在什么时候运用,才能提高其准确度,又该如何结合缠论来运用均线技术,使我们对走势分析判断的成功率得到提升?

个人认为,均线系统最主要的用法有三种,下面分别聊聊:

一、判断某个趋势的终结。

股价沿着我们观察的均线组(例如5、10日均线组)运行某个趋势(上涨或下跌),当股价跌破这个均线组时,按照传统均线技术理论就是危险信号,这时同步观察缠论走势结构,如果缠论的某级别走势也呈现多中枢后的背驰,那么股价终结原有趋势的概率就非常大。

文字看起来费劲,上个图说明一下:

我们看该股日线图上黄框内的一段升势,从日线上看股价沿着5、10日线呈上升趋势,直到这个周五才第一次有效跌破了10日线。

这股在日线上就是一笔,显然没有中枢,我们就转到30F图上去看它日线这一笔的内部结构:

30F图上很清楚,日线的这段上涨,在30F图上有两个笔中枢。两中枢完成,不一定有c段就可以终结上涨,结合日线图的短期均线组被破信号,那么实战中肯定是要考虑减仓甚至清仓走人的。

股价会不会高位横盘震荡把30F中枢升级为日线中枢,然后再继续升势?这种可能性存在,但对于一次基于30F的操作来讲(对应日线5、10日均线的短线交易)应该告一段落。

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后面的震荡和下跌都不值得参与。如果后面真的是横盘震荡,等中枢升级了,在日线中枢下轨再找机会进场也不迟。

小结:当均线组发生趋势被反向突破的信号,同步缠论结构也发生原有趋势背驰时,则原有趋势大概率终结。(上涨或下跌趋势通用)

二、某个主要趋势中的次要趋势的完结。

股价沿着某条中长期均线做主趋势运动,其中阶段性发生反向的次要趋势运动,当次要运动临近主趋势运动均线附近时就可能受到支撑或压制,如果是上涨中的回调,那么回落到主趋势均线是获得支撑,如果是下跌中的反弹,那么反弹到主趋势均线是受到压制。

还是上图说明吧,举个主趋势是下跌的例子:

图中股价走势很清晰,一直沿着120日均线下跌,这是下跌主趋势。图中最后一段从5.61元以来的反弹是一段上涨次要趋势,当股价反弹到下跌主趋势的120日均线时受到压制,没能有效向上突破站稳。

我们再转到30F图上看这段反弹次要趋势的走势结构:

以5.61元低点为A0,该股30F图上的反弹,已经走了两中枢上涨背驰(次次级别是小转大)。在实战操作中,如果我们看到该股反弹已经临近下跌主趋势的120日均线,其实在最高点前面那个次高点就可以考虑减仓或出局了,如果按照30F缠论结构来操作,那么在最高点那天如果股价冲高遇阻,“30F两中枢上涨完成”与“股价反弹到下跌主趋势120日均线受压”这两个卖出信号叠加,如果还不离场,那就只能说是“贪”字在作怪了,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小结:当次要趋势运动临近主趋势的重要均线,且缠论结构也基本完成N中枢背驰走势,那么这个叠加的交易信号正确率极高。

三、中长期均线对选股的帮助。

股价运动的中长期均线(主要是60日、120日和250日)应当列为选股甄别的条件之一。

作为中长线交易者来讲,按照缠论大级别下跌趋势结构完成去布局当然更佳,但因为市场在一片惨跌中毫无信心和希望,股价很难在布局后立刻展开攻势,所以布局的仓位不能太重,只能打一些底仓,这样资金利用效率也会高很多。

那什么时候值得加大仓位呢?

就需要等到股价有效突破60日均线(中期),或有效突破120/250日均线(长期)后,次要反向趋势调整到位时。

还是上个图来说明吧。

上图是日线图,图中的红圈为均线买点,绿圈是均线卖点,并非缠论买卖点。第一个红圈位置是短线5、10日均线组金叉买点,第二、三个红圈是突破60日均线后的回踩企稳60日均线买点,接着后面在250日线遇阻后,短线跌破5、10日均线组没有画出卖点(这个看个人,这种短线卖点有人会做适当减仓),接下来画的绿圈卖点是跌破120日线反弹到10日线受压。再后面的红圈是5、10日线组金叉买点,最后两个红圈是重新站上60日、250日线后的两次支撑买点。

为什么最后一段下跌和上涨没有画出买卖点,是因为股价跌破120、250日线后的反弹又重新站上去了,而最后一次调整下来又暂时获得60日均线支撑,因为均线系统已经逐步黏合,所以,需要结合缠论的内部结构来判断小的减仓信号或是调整到位的小买点。中长线的操作,是看这次调整下来能否在120、250日中长期均线获得支撑,如果得到支撑,那么中长线就可以配合缠论小结构买点继续加仓。

小结:当股价向上突破(因为A股只能做多)中长期均线后,回调再次获得中长期均线支撑,结合缠论的次级别调整结构完成,就是很好的中长线加仓点。另外,在选股时,也可以直接选择已经运行于120、250日均线之上的个股,或者说把这个中长线均线作为选股的筛选条件之一,来提高选股的成功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