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高雅与世俗之争的本质是什么?石友:没想过

友好提示:这篇文章写得稍微深奥了一些,也许您会感到枯燥,希望石友能耐心阅读,全文用时6分钟左右.

文化赏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说到文化就会让人想起高雅这个词,这也就是人们的共识:玩文化要往高雅的方向玩。文化是由于人类的精神活动而产生的,文化具时间属性,古人感觉很有文化的一些事情在现在人看来就是野蛮、残忍、低俗的。比如我国古代王公贵族拿活人殉葬。又比如过去女人缠小脚等。可以这么说,文化不是为高雅而生的,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文化的出现是以“利人”为前提的,因此一些文化也很俗。比如东北的二人转,原始的二人转就是“荤段子”,那时老百姓喜欢看,现在还在公共场合讲“荤段子”就会让人反感。但是文化的方向是朝着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的,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赏石一直是文人的事情,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上不起学也没有时间去过这些“闲情逸致”。过去的文人喜欢借物言志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他们的强项就是赋诗作文。玩石头也就成了文人们的雅趣,观赏石也成了“雅石”。当玩石头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文化时,他就是带着高雅的帽子出现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推行基础义务教育,大部分人都经过了学校教育,没读过书的反而成为了极少数。进入21世纪年,我们的生活的生活水平也是大幅度提升,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一般的老百姓也开始玩起了文玩、奇石,赏石文化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与此同时赏石市场也开始快速商业化。关于赏石文化发展方向便有了的高雅和世俗之争。

观赏石商业化一定会以市场为主导,这就不可避免导致赏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世俗化。这就好比拍电影,文艺性强的电影市场小,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大,为了商业利益考虑,电影就向娱乐化和世俗化发展。好多专业人士担心,赏石文化的商业化会让赏石这一高雅的活动变得世俗,并且很难再回到高雅的事情上来。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当世俗化的精神营养不能满足你的心理需要时,你就会去找适合你的精神营养。就拿吃饭来说,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填饱肚子、好吃、好吃又好看、好吃营养又健康。根据发展趋势,电影的发展最终还会向艺术性靠拢,赏石文化也会重新回归到高雅路线。

个人的文化底蕴就是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个人的文化底蕴会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因为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产生个性化。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取向、精神境界都会与他人有一定的区别。综合素养高的赏石者相对而言容易发现奇石的亮点。这些区别就会在欣赏奇石时有所反映:你觉得漂亮,他觉得一般,你觉得很有意境,他却没有感觉。如果在一个大环境成长起来的一群人,他们的感觉就会相对接近,如果成长环境差异过大,有些审美是不可调和的,有些东西已经先入为主在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我们喜欢吃便蛋的人把便蛋当成是美食,便蛋在欧美人眼里却是“黑暗料理”,他们看见便蛋就会觉得这种东西不好。一些民族独具特色的的装饰,在不了解其民族文化的大部分人看来都会觉得丑。

人们对美与丑的识别在于主流文化的影响,因此美与丑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高雅与粗俗是人们对相对美好事物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感受,这与人受到的主流文化的影响关系更为密切。要想减小这样的差异,只有普较为及统一的美学教育,这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短期内文化差异形成的美学差异这一矛盾是不可以调和的。对于一个社会群体而言,符合美学主流的高尚行为就是高雅的行为,否则就不是。文化主流与美学主流是相互影响的,文化和美学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人作为社会团体的一分子,其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也会随着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改变,个人的文化底蕴也会发生变化。

对每个人而言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对于艺术审美而言也是如此。对于赏石文化而言,不变的石头,变化的是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赏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的高雅和世俗之争,实际上是不同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会随着主流文化的改变而改变,观念冲突的调和需要新的理论去平衡。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新的理论将会更接近真相。在真相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冲突是不会消失的,赏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高雅与世俗之争的本质实际上是利益之争观念之争。个人观念的产生是由他的文化底蕴决定的,个人的文化底蕴来自他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经验以及他对世界的思考。

声明:图片来之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