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
尿频 可另查淋证
(概述)
尿频是以小便频数为特征的疾病,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婴儿时期因脏腑之气不足,气化功能尚不完善,若小便次数较多,无尿急及其它所苦,不为病态。
尿频属中医淋证的范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热淋证,西医所论之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神经性尿频等疾病均可出现尿频。泌尿系结石、感染已在热淋、石淋中述及,本节所讨论的主要是神经性尿频。
尿频是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年长儿发病率低。从性别看,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本病经过恰当治疗,预后良好。但若迁延日久,则可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尿频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如《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素问。脉要精微论》亦云:“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隋唐时期多将尿频混于淋证中论述,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宋代的儿科专著《幼幼新书》已将小儿尿频与淋证分节论述,说明对尿频的认识已较深入。
现代对小儿尿频的研究多集中在热淋、石淋方面,而对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研究较少,目前能见到的少数报道,也多集中在临床治疗方面,而关于本病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
(病因病理)
一、病因
脏腑虚弱、湿热内蕴均可致尿频发生。
1.肺脾气虚 病后失调,肺脾气虚,肺气虚宣降失常,不能将水津布散周身,脾气虚运化无力,升清无能,清气不能上输于肺而布全身,导致水津不布而下行,而致尿频发生。
2.肾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病久失于调养,终致肾气不足,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膀胱气化失常,约束无力而致小便频数。
3.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或热病之后阴液耗伤,肾阴不足,不能潜阳,虚火内生,虚火下移膀胱,膀胱约束无力而致尿频,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下迫,移热膀胱,亦可致尿频发生。
4。湿热蕴结 外感湿热,或食积日久,酿湿生热,湿热内蕴,下注膀胱,膀胱失约,而尿频自生。
5。肺经蕴热 外感热邪,或食积化热,热邪郁肺,升降失常,随经络影响及膀胱,清气不升,精化为浊,故小便增多,膀胱失约,开合失常则尿频。
二、病理
1.病变关键部位在肾与膀胱 尿频的发生关键部位在肾与膀胱。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主要靠肾气主司,各种原因,只要能导致肾气不足,则使膀胱气化失司,尿频乃生。若外邪侵袭,湿热蕴结,下迫膀胱,则也可致膀胱失约而生尿频。除肾与膀胱外,尿频的发生也与脾、心、肺有关;中气不足,运化失常,升清无能,水津下输则尿频;心阴不足,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或肺经热郁,移热膀胱,使膀胱失约,则小便频数。
2.病机属性分虚实 小儿尿频的发生有虚有实,肾气不足,膀胱失约;肺脾气虚,水津不布;肾阴不足,心火过亢皆脏腑虚弱为患,属虚。肺经热郁,膀胱湿热则属实。.临床上虚实之间也可互相转化,脏腑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外感风热,湿热内侵则可见虚中有实之象;湿热内蕴日久可损伤肾气而见肾气亏虚之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白天小便次数增多,或难以计数,甚则5一10分钟即小便一次,每次尿量少,或只有数滴,无尿痛,尿频在睡眠状态时消失。
3.尿培养阴性。
二、鉴别诊断
1.热淋 热淋特征为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往往有尿痛,尿道灼热,或尿血等表现,或伴发热、腰痛、尿常规、尿培养有阳性发现,与尿频只是小便频数而别无所苦不同。
2。石淋 石淋以小便淋漓,尿流突然中断,或尿有沙石,尿血为特征。B超可有阳性发现,与尿频易于区别。
3。消渴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在小便方面也可以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但其每次小便量大,与尿频之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同。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别虚实 尿频在临床上以虚证为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但也有实证者,以湿热内蕴为主。虚证除尿频外,多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形神疲惫,多静少动,易汗纳少,便溏溲清,甚则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脉弱等症。实证则表现为小便频数,尿道口微红,烦躁易怒,睡眠不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症。
2,分清寒热 尿频临床上有寒证热证之分。寒证多由脏腑虚弱,脾肾阳虚所致,多见面色咣白,便溏溲清,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症。.热证有外感所致者,多表现为小便频数,尿道口微红,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也有内伤所致者,常由肾阴不足,虚热内生,多表现为颧红盗汗,口干口渴,舌尖嫩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无力等症。
二、治疗原则
尿频的治疗以鼓气化、缩小便为总的法则,临床根据导致膀胱气化失常的原因不同,分别采用温补肾阳、补脾益肺、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等法。
三、分证论治
1.肾气不足
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体弱神疲,面白少华,少气懒言,便溏溲清,手足不温,或见方颅、鸡胸、齿迟,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要点 本证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小便频数,体弱神疲,面白少华,便溏溲清,手足不温,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为特征,与肺脾气虚之面色萎黄,纳差神疲,容易出汗,舌淡,脉缓弱诸症不同。
治法主方 温肾化气,固涩下元。桑螵蛸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桑螵蛸、益智仁、党参、茯神、远志、龙骨、乌药、菟丝子、补骨脂、甘草。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者加官桂研面冲服或嚼服;便溏者加山药、薏苡仁,纳差加神曲、麦芽。
乌药既能通利小便而在淋证、癃闭中常用,也能缩尿治疗尿频亦有较好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能温肾化气以助膀胱气化,无论尿频,还是癃闭,只要是由于膀胱气化失常者皆可用之。临床证实,乌药在治疗小儿小便频数方面确有较好疗效。另外,益智仁也有很好的缩尿作用,临床可以重用,一般可用至15~20g。
2.肺脾气虚
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入睡即止,面色萎黄,容易出汗,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要点 本证特征为小便频数,面色萎黄,易汗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脉缓弱。偏肺气不足者以面咣气短,容易出汗为特征;偏脾气虚者,以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为特征。
治法主方 益气补肺,固摄缩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益智仁、乌药、山药、甘草。便溏者加薏苡仁;汗多者重用黄芪,可用至15~25g,加龙骨、牡蛎;食欲不振者加麦芽。 '
3。阴虚内热
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五心烦热,盗汗,口干欲饮,大便于结,舌尖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辨证要点 本证特征为小便频数,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而渴,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与形神疲惫,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容易出汗等气虚证不同。
治法主方 滋阴清热.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益智仁、甘草。心火偏旺,溲赤心烦者加竹叶、木通、白茅根;盗汗明显者加地骨皮、生龙骨、生牡蛎;便干加瓜蒌、火麻仁。
阴虚内热可由湿热伤阴转化而来,此时之阴虚多伴有湿热,临床上要详辨湿热、阴虚之孰轻孰重,以免利湿伤阴,养阴助湿之弊。
4。湿热蕴结
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较深,尿道口轻度发红,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肢体困倦,腹满不欲食,舌尖红,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小便频数、尿色较深、尿道口发红、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厚为特征。偏热者则烦躁不安,尿道口发红较为突出;偏湿者则肢体困倦,腹满不欲食,苔厚腻等症较为突出。 .
治法主方 清热利湿。八正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车前草、栀子、篇蓄、瞿麦、牛膝、白茅根、竹叶、甘草。湿偏重加苍术;热偏重加连翘、黄柏;热邪伤阴者加沙参、石斛。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济生肾气丸 用于肾气不足之尿频。
2。金匮肾气丸 用于肾气不足之尿频。
3.知柏地黄丸 用于阴虚火旺之尿频。
4.补中益气丸 用于肺脾气虚之尿频。
二、单方验方
猪膀胱1个,内装菟丝子、肉苁蓉、益智仁、萆藓、石菖蒲各10g,乌药6g,白茯苓15g,加水煮熟后,猪膀胱在铁锅内炒后食,所用中药熬至适量后过滤服汁,每日1剂。适用于肾气不足证。
三、食疗方药
狗肉250g,黑豆lOOg。炖汤分次服。用于肾气不足证。
四、针灸疗法
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日1次或隔日1次。.适用于脾肾虚弱者。
五、推拿疗法
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髂,以热为度,适用于脾肾气虚者。
六、西医疗法
目前治疗神经性尿频多采用硝苯吡啶或消炎痛口服.硝苯吡啶每日0。3一o.5mg/kg bw/分s次口服l消炎痛每次0.5~lmg/kg bw,1日3次口服,3天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无效,可再用1个疗程。
(预防护理)
一、预防,
l。注意卫生,防止外阴部感染及异物刺激。
2.勤换内裤,不穿开裆裤,不坐地玩耍,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3。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二,护理
1.多与小儿玩耍,分散其对小便的注意力,避免精神紧张。
2。小便频数要注意勤换尿湿的衣裤,尿道口发红者可用清水清洗或用野菊花、黄柏、苦参煎汤外洗。
(文献选录)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便数候》:“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受客热,则水气涩,故小便不快而起数也。” .
《类证治裁。闭癃遗溺》:“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气化耳。”
(现代研究)
小儿尿意频繁可能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排尿中枢抑制能力较弱,膀胱神经功能失调有关,也可能与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膀胱尿道调节功能失常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轻微的感染、尿道异物刺激、尿液偏酸有关。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中医对神经性尿频的研究只局限于临床治疗,尚未见到关于本病的实验研究报道。在临床治疗上多数医家认为脏腑虚弱,特别是脾肾功能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上多以温补为法;也有以清热利湿为法者;少数医家认为肺热郁结可致尿频,而采用辛凉宣肺之法治疗l此外针灸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1.辨证方药
(1)温补脾肾法 李洪如根据哎金匮翼》“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的理论,采用补气温肾治疗小儿尿频30例,药用黄芪12g,益智仁、桑螵蛸各lOg,焦白术、乌药、制附子各6g,阳虚小便清长加肉桂3s冲服,气虚少动加党参lOg,外感流涕加桔梗6g,取得较好效果.侯桂莉采用培元益气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6例,药用益智仁、乌药、山药、金樱子各lOg,党参、黄芪各12g,白术、陈皮各8g,升麻、柴胡、甘草各5g,最少服药3剂,最多12剂,全部治愈。赖月贤采用补肾固气汤配合硝苯吡啶每曰0.3mg/kg bw口服,治疗本病60例,3天治愈者57例,6天治愈3例,药用黄芪15g,升麻、金樱子各10g,桑螵蛸6g。猪膀胱一个。中药纳入猪膀胱内,加水煎服,1日1剂,5天为1疗程。(3,秦英报道用桑螵蛸散(桑螵蛸、益智仁各12g,黄芪、山药各10g,烘干研面冲服或吞服,1日2次,每次3g,或用煎剂)治疗本病5l例,服药5—7天全部治愈。
此外,也有人报道采用养心安神方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取得较好效果,药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2)清热利湿法 毕可恩报道小儿尿频与轻度的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有关,通过清热利湿,清除湿热、感染或异物,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如该法无效,说明并非湿热为患及异物刺激,而可能与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有关,认为先用通利,再施温补,可无留邪之虞。采用先利后补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12例,用生地、竹叶、篇蓄、瞿麦、车前子各9g,通草、甘草各3g,以清热利湿。若无效改用补肾缩尿方治疗,药用熟地、菟丝子、五味子各6g,甘草3g,结果清热利湿法治愈8例(用药3天和6天各愈4例),另外4例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6天无效,改用温补法治疗6天而痊愈。这种方法在全身症状不明显,中医辨证困难时,很有参考价值。
(3)清热宣肺法 彭宪章老中医认为尿频的主要病变在肺、肾、膀胱三经,与,L-和脾也有一定关系。肺之肃降失常,肾之开合失司,膀胱约束无力,均可致水液失其常度。如热邪郁肺,肺气升降失常,随经络影响肾与膀胱,也可致小便频数。采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气而取得很好效果o(73夏绩思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尿频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药用石膏、薏苡仁各20g,炙麻黄7g,甘草5g,杏仁、前胡、山药各12g,3岁以下酌减,睡眠不安加香附,胸闷加桔梗,便秘加瓜蒌。
2.针灸疗法 罗星照报道采用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22例,全部治愈。方法:直刺关元、中极1—1.5寸,足三里(双)l一2寸,三阴交(双)l一3寸,每穴强刺激1分钟,关元和中极可透刺,不留针,一般针刺3—4。次即愈。C9,也有采用补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灸百会,或加关元先针后灸,或加耳针神门、膀胱、尿道等方法治疗本病的报道。陈美芳等报道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性尿频,将苯巴比妥0.1g或安定10rag,经注射用水稀释至2ml,用6号针头刺入足三里穴(双),待得气后抽吸无回血,将上药缓慢注入lml,d,JC酌减,每日1次,7日为1疗程,适当配合针刺内关、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穴,口服维生素B、、谷维素起协同安慰作用,治疗3l例,治愈25例,总有效率96。7%。施炳培等报道采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神经性尿频,一部分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治疗,功率1—5mW,波长6328A,光斑直径5--~8mm,通过光导纤维直接点在穴位上进行照射治疗。另一部分应用半导体砷化镓激光治疗仪,波长9040A,输出激光峰值功率300mW以上,连续可调,光脉冲频率250一1000Hz,光斑直径0。1—7mm,取穴百会、三阴交、关元。每天照射1次,如5次效果不明显,则加用肾俞或足三里,每次每穴照射5分钟,lO次为1疗程,1疗程无效者,则停止治疗。治疗63例,痊愈56例,好转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