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生命》——天人合一

认知生命第七十四章天人合一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陆九渊的一句话很好的拉进了天地人三才的关系,把天人合一推上了最高境界。

道家的天地观就是人体本身,人即是宇宙!道家认为,人与天地世界是相应的。天地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地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地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天地中有生命,人中有魂魄。天地中有星辰和运动轨迹,人体中有穴位脉络。人即宇宙,故有无穷能量,只是未能发掘提炼。

人类遵循天道、遵循天地宇宙运行规律。人类的生活状态处于人类对生命认知,与天道相和的文明体系。除了有形的生命体以外,人和宇宙、大自然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紧密的联系,中国人称之为“天人合一”。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你若合乎天道,就不必担心福报,合乎天道,方得福报。道“辅万物之自然”,你若做了违背天道的事,那就远离了福报。老话说“天理难容”,人在天道面前如同一粒尘沙,不要试图以你的小聪明去挑战天道。

你若谦卑下来,定会收获多多,对自然万物怀有敬畏之心,会让你活得更充实,走的更踏实。天不怕地不怕,总是要付出代价。你是否还心存敬畏——对父母,对先祖,对万物?是否还知道自己的来处?

大部分人,心胸狭窄,一叶障目,只会浮躁,智慧之光被焦躁掩盖,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说大话、狠话,大话狠话说出去又没法弥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硬到底,当然造成事态恶化。于是打官司、托关系,拿钱铺路,一路下来,家财耗尽,只为一个面子。想想看,即便赢了,已经焦头烂额,还有什么意义?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福报

没有谁不会算计,算计得失,算计名利,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算计更多的利益,甚至不顾他人的死活,结果呢,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家没事,倒霉的却是自己。

为什么呢?因为万物都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的事情,其实举头三尺有神明,害了别人,自己也跑不掉。

所以,古人叫我们积点阴德,积阴德,就是不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做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积德会让一个人走向成熟。

德,就是心之所自得,是自己对社会对人生正确认知后的心得。德就是一个人的品性,他相伴一个人的一生,它是我们的守护神,会帮我们化险为夷。

但德不是生辰八字,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修来的。说来不好修,无非就做一个随和的人。人一旦随和,就一和百顺了。所谓天人合一,也就一个“和”字,一个人满世界都看不惯,跟谁也没好气,不能心平气和的与人相处,怎么可能与天相合呢?人有千算,天只有一算,纵使使出浑身解数,也算计不过天。

我们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不管是在儒在释还是在道,通通都体现了一种对“大道”的信仰。这种信仰与西方式的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是截然不同的。

那些抨击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人,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是相信“天人合一”的,所以“天”并没有高我们“人”一等,但是“人”也不可以凌“天”,大家终究最后都要讲个“理”,统统得敬重“大道”。就像阳明先生所说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准确说明了“心即道”“良知即大道”。

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每个人都要心存敬畏。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心存敬畏的人,有做人的原则,绝不突破道德的底线。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慌不忙,进退有度。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老子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既然无亲疏远近,怎么会向着善人,而疏离不善之人?天道虽然没有远近厚薄,但是它是最公正的,也是无私的,它只管回应。善的,它就回应善报;恶的,它会回应恶报。说到底,善恶都是自找的,老天爷不过作为一个“自招自求”的代名词而已。

如同一面镜子,你是凶相它便还给你凶相,你面带微笑,它就还给你笑容,原滋原味,毫无保留。一个人最要紧就是观念要清楚,观念清楚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观念不清楚,那就什么都烦恼。所以,儒家所讲的反求诸己,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的一个实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求改进。我们一定要天人合一,理想跟实际要合一,所讲的话跟行为要合一,自然跟道德要合一,凭天理良心来走好未来的路。

卜算子-合一

天地人三才,

合一为大道。

尊道贵德智慧出,

外境惟心造。

眼界即境界,

认知如舞台。

敬天敬地敬自己,

福报自然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