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可期
01.
“也许有些地方,你已经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来了。
只是你没有发觉。”
昨天上午坐在珠海基督教梅华堂的时候,翻出7月2号发的这条朋友圈,定位即脚下踩着的同一片土地,不禁摇头笑了。
大抵人越是年轻,就越是喜欢,或者说习惯动不动就把“一辈子”挂在嘴边,以为分别就是诀别,当下就是永恒。
其实,一辈子很长的,生命里的未知实在数不胜数,连明天会发生什么都尚且不知,何况余生。
02.
不足三月以前,我从中珠本科毕业,随后奔赴广州校区读研,以为会和曾经去了四年的教堂永别,却不曾想,分别和重逢的间隔,如此之狭窄。
L即将远赴德国读研,临行前约着周末在中珠S宿舍聚一聚。
买完票的那一刻,我才终于明白,原来,这世上所有能够被地理空间冲淡甚至阻隔、瓦解的感情,只是因为双方彼此不够重视不够珍惜,而已。
所以才会有那句“我穿越赤道穿越回归线穿越春夏秋冬和三千米高空来爱你”的佳话。
03.
大巴驶进珠海境内时,一路黄瓦白砖的公交站连续不断地在窗外掠过。
这是珠海特有的地标。
心里涌起不知名的柔软,我才知,原来近乡情更怯,怯的对象,未必是“乡”。
苏轼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每一个站名,都藏着一个故事。
04.
这条路,我来来回回走了四年。以往是寒暑假回家中停广州火车站,这次却是起点和终点倒置,内心的感觉,很异样。没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只是觉得时光如风,好多东西,变了又没变。
越发觉得人实在渺小,这座城市,少了一个我,街道照样车水马龙,人群依旧摩肩接踵,生活继续柴米油盐 。可是,与它有关的人与事,在我生命里细细密密打下的烙印,却耗费了四年之久。
浮生不过百,如果我有幸活到古稀之年,那么,有关这座城的记忆,竟占据了4/70,掐去头十年懵懂无知,以及后十年稀里糊涂,比例增至4/50,即2/25。
在人生这块不大的调色板上,2/25,不少了。
05.
这次回珠海,总共只呆了不到四十小时,却在S的宿舍睡了大半个下午。
虽说开学以来比较疲累,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醒来后一算时间就觉懊悔,我来回颠簸五个多小时车程,跑回珠海竟然来睡觉了,骂自己暴殄天物。S笑道:“这有什么,你本来就是过来生活的。”
抬眼望到宿舍外面葱翠的群山,还有尚未开花的紫荆,想起以往对着这山发过朋友圈,学李太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于是也跟着笑起来。
那一刻,终于理解Y叔叔以前寄给我的《丽江的柔软时光》里说的那句了:“这里,有许多城市一族不理解的事:比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拿了大半年的工资请了年假跑到这个小城的客栈里,躺在摇摇椅上晒上七天大太阳”。
06.
哪里都是生活,可对许多人言,生活在隔壁。
于是,我开始检讨自己是不是来到快节奏的羊城后,还没有从珠海相对悠闲的生活氛围中缓和过来,反而有点懵懂、浮躁,而忘记了人生最基本的元素,是好好生活,比如,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成为更好的自己。
07.
今早从珠海赶回广州时,再没有以往的不舍与难过。我跟自己说,你休息够了,不应该动不动就难过、焦虑了,是时候继续好好生活了。哪怕我知L将和我隔着万里山河,S也和我隔着两个多小时车距。
大约一月以前,我们仨在羊城聚。在地铁分别时,我难过得心里就像揉进一把碎玻璃。那时各种社会悲剧满天飞,我又笃信生命中的相遇是“一期一会”,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抱着她们,胸口一阵发堵。那个时候,我天真地以为,也许有些人,我和他们是这辈子最后一次相见了。
其实这句话,也有许多正面意义,比如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但其实也是有点矫枉过正了的。
08.
你要相信啊,地球是圆的,命中注定相逢的人,命运会在你和Ta之间搭建起一根隐形的线,兜兜转转,会送Ta来见你,哪怕隔着万水千山和人山人海。
我喜欢《夏至未至》里,颜末对陆之昂说的那一句:“这世上的等待有千万种,最好的那种,叫作来日可期。”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一切尚不够好,那么,请相信两个词,来日方长 & 来日可期。
不出意外,生命还是很长的,慢慢来,包括分别,重逢,与爱。如果你怕有些遇见经不起时间消磨,可能只是因为,经得起消磨的那些遇见,还在朝你走来的路上。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