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有龙阳之好,喜欢竹子也好色,践行难得糊涂的双面人生
《冷庐杂识》的作者评论说,印章需要“切合身份”才是最佳。像郑板桥这枚印章,自述遭遇,没有夸大,那就是好印章了。
我们后人看到郑板桥一个人兼具“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与清代三朝都有瓜葛,自然会感觉非常神奇。
具体来说,郑板桥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取秀才,在雍正十年(1732年)考取举人,在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进士。郑板桥是1693年出生,考上进士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可见这个科举真是有点艰难。但如果我们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就会知道,明清科举是非常困难的。像写了《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了一辈子,也没有中举人,就可以知道郑板桥在科举这个事情上已经足够优秀了。
不过,我们后人之所以记住郑板桥,并非是因为他“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身份。毕竟古代进士那么多,真正能让老百姓记住的可不多。
就像蒲松龄一样,郑板桥在绘画、书法、诗词这些看上去没有大用处的事业上的成就,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民间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许多,最出名的大概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思想。其实,郑板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想,也是他一生遭遇所得来的。
其实,郑板桥有龙阳之好,喜欢竹子也好色,践行难得糊涂的双面人生。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简单聊聊郑板桥这个传奇人物。
郑板桥出身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里,家境算不上艰难,但是绝对不富裕。所以,一开始郑板桥也是和蒲松龄一样,靠教书为生的。但是教书的收入不高,于是郑板桥就通过卖画来补贴家用。
古代文人通常把“画”作为雅事,而雅事一旦牵涉到钱就不雅了。所以,很多人都看不起“卖画”的人,认为太俗气了。
而郑板桥却不以为耻,他曾经不避讳的说:“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免谒当途,乞求官舍,座有清风,门无车马。”
因为穷而卖画,这是郑板桥的心声。也是因为穷,郑板桥对于民间疾苦就有了亲身感受,对于人生就没有那么多的书呆子气。他明白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在卖画的同时,郑板桥与扬州的文人名流交情甚好,他甚至明白了在喧闹的红尘中,如何才能够追名逐利,如何才能够提升知名度。
所以,郑板桥表面有一些惊世骇俗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而实际上活得非常通透。
也因为这一点,即便是靠着卖画出名赚钱,那时候的郑板桥仍然没有放弃对八股文也就是科举的钻研。
郑板桥在《板桥自叙》里说:“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
郑板桥虽然在书画上有很高明的功夫,但是郑板桥清醒意识到,只有在当时的环境下,通过科举才能够真正出人头地。
所以,郑板桥一直没有荒废他的八股文功课,这也是郑板桥后来能够考上进士的原因。
从这一点看,我们可以发现郑板桥这个人其实很精明的,他的“难得糊涂”,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方面有糊涂的行为,而一方面有精明的感悟,这就是郑板桥。
就好像我们看郑板桥的书画,对于竹子、梅花特别赞美,追求那种虚心与正直的人格。郑板桥画竹子很多,也留下了写竹子的千古名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写竹子的对联也不少,比如“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再比如“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郑板桥是一个高雅脱俗、没有什么低级趣味的人士。但是郑板桥自己倒不这么认为,郑板桥《板桥自叙》说:“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赊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表面看到的“好色”的意思,郑板桥极其花心,一生除了妻子以外,还与多名青楼歌女有所往来。
最关键的,郑板桥还喜欢男人,“赊桃口齿”、“椒风弄儿”的意思与“龙阳之好”并无什么不同。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似乎脑子里的郑板桥的高大形象崩塌了。然而,这便是郑板桥的真面目。他在那个时代里,追求自己的所好,既好山水竹梅,也好色,雅与俗在同一个人身上结合,这就是“难得糊涂”吧。
很多人都认为郑板桥是主动辞官,而有的记载说郑板桥之所以丢官是因为“为民请赈,触犯大官”而丢官罢职。
而在古籍《小豆棚杂记》中,则记载了郑板桥丢官的另一个原因:“因邑中有罚某人金事,控发,遂以贪婪褫职。”这里话说郑板桥因为贪污而丢官,这是很多人都无法相信的,但也是一种解释。
那么到底郑板桥是如何丢官的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郑板桥这个人的确践行着“难得糊涂”的思想。
因为他对于自己丢官是看得很轻松的,他写了一首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无论如何,郑板桥自己是满足的。
郑板桥六十岁的时候,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常如作客,何闻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枚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是说人生如逆旅,只要生活小康,心情愉悦,就算是六十岁,还是少年,活得很精彩。下联是说,人没必要追求长生不老,只要每天都过得精彩,清闲的一天抵过两天,六十岁的人已经算是活了一百多岁。
可见,郑板桥后来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但生活富裕,而且精神自足,无忧无虑。这正是郑板桥“难得糊涂”思想的实践,令人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