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如何在夏日祛除?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祛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诱因。
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祛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
前两天路过一家中医院,看到排队就诊的人都排到了门口。原来是针灸科在伏天搞的穴位敷贴,用来治疗冬天易犯的哮喘病。冬病夏治,善用天时,确实是很高明的疗法。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如何在夏日祛除积寒呢?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外散风寒”。
“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
有人觉得,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躁。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正确的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
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但我们如果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塑料瓶中,然后放到冷水里稍微泡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
还有那些不出汗或出汗后怕风的人,此时可用“玉屏风散颗粒”数袋冲成一瓶,放凉,每日当饮料频饮,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又可防风,真是一石三鸟,您不妨一试。
“外散风寒”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道家讲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
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藩篱,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
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
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
冷气从皮肤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地消化,也不能很好地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此时,我们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但如果是真正的中暑之症,内外俱热,此药却大不适宜。
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要吃些附子理中丸先暖暖胃。
夏天药店很少有人买此药,怕上火,可有人本身虚寒一片,这点火投进去,恐怕马上都会熄灭呢!用艾条来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也很有效。只是艾灸的味道有人不喜欢,也有人怕烟,那就可以不用。
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同时用热水泡脚,再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还有取嚏法,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打喷嚏的人,那就更要多取。
注:取嚏疗法是通过给病人鼻腔以刺激,使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只需用平常的纸巾纵向撕15厘米,用手搓成两个纸捻,要稍有点硬度;同时插入鼻孔,纸捻尖要贴着鼻内上壁,这样刺激性会较强。如果你已感受风寒,自然就会打喷嚏,喷嚏的多少取决于你感受风寒的程度。打了几个喷嚏后,头会略微出汗,这时风寒已去。
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
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
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病之本。
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为您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所造成的。
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当然,这里只告诉大家个思路,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随心取舍,任意添加,千万别去生搬硬套,其实,没有更好最好,只要恰好就好。

-文完-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体质明明是寒性的, 为何总上火? 看看中医的解释

    相信每个人都出现过上火的情况,常见的症状有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流鼻血等,有些是和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有关系,而有些是和身体内火气过重有关系.正常的情况下,春天出现上火的人数会比较多,因为春天是体内阳气生 ...

  • 治疗阳虚受寒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的是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伤寒论>提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 ...

  • 药王孙思邈:“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如何在夏日祛除?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Official Accou ...

  • “冬病”多为虚寒体质,为什么要“夏治”?冬病夏治真实的原因...

    炎热的夏季,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的效果会更容易由皮肤作用在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体内,所以夏季调理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内外兼修,平衡养生效果.   一."冬病"多为虚寒 ...

  • 虚寒性体质的人吃什么好?|董洪涛

    一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中国人的体质,不管是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而这种体质是导致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原因.没有虚寒性体质,也不可能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体质虚寒 ...

  • 虚寒性体质的人吃什么好?|董洪涛

    一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中国人的体质,不管是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而这种体质是导致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原因.没有虚寒性体质,也不可能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体质虚寒 ...

  • 虚寒性体质的人吃什么好?

    一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中国人的体质,不管是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而这种体质是导致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原因.没有虚寒性体质,也不可能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体质虚寒 ...

  • 脊背一捏,百病不得;捏脊有奇效 调理虚性体质的“金钥匙”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一篇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捏脊骨皮就是我们所说的捏脊法.原文是用于治疗成 ...

  • 虚寒性脾胃病通治方:香砂温中汤

    组成:党参,白朮,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厚朴,干姜,川芎,丁香,炙甘草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 中医辩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 ...

  • 水果也分“寒”和“热”?虚寒和热性体质的人分别怎么选水果?中医为你个性化推荐,建议收藏

    现在虽说夏季正是吃水果的旺季,而且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水分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是,中医学认为,水果是分寒.热的,食用不当或吃得过多, 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究竟水果如何分寒热 ...

  •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8种方法调理寒性体质

    很多女性是寒性的体质,经常会手脚冰凉,那么寒性体质如何调理?很多的食物都能调理寒性的体质,寒性体质吃什么?很多的水果也是寒性的,寒性的水果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1.腹部热敷 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