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宁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影响
纵观清末新宁三次农民起义,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强烈的反抗精神,顽强的作战能力。官逼民反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但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地方,短期内起义次数之频繁,参加人数之众多,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惊朝野,为中国历史少见。
他们虽然出生于农民,但战斗力很强,在不断同官府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吸引了广大农民参与,也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恐慌。
(二)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以宗教信仰为联络纽带,创办了“斋教”、“帮帮会”、“把子会”等宗教组织;明确提出“劫富济贫”、反清等政治主张;并颁发纲领,成立组织机构和军事机构。这些,对后来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836年蓝正樽起义之日,正是洪秀全比较迷惘,在黑暗中摸索之时。蓝正樽的起义,给他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利用传教作掩护,开展活动。而且要到山高皇帝远的山区去,那里政府管束不严,容易起事。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与他共图革命。1844年,他们一起去粤北和广西传教。广西北部与新宁接壤,桂平地区离新宁不远,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一些起义失败逃亡人员,了解到起义的一些情况,做好起义的准备。
1847年雷再浩、李辉起义,1849年李沅发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他们鼓舞,给他们力量。他们决定,要吸取新宁农民起义的教训,等待时机,大干一场。
(三)起义失败后,大多数起义人员逃亡广西,参加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的中坚,推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四)为镇压这些农民起义,湖南各地纷纷练勇,后来这些兵勇,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湘军。很多兵勇,成为湘军的著名将领。
END
(来源: 红网新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