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好| 《杀死一只知更鸟》:拒绝做偏见的附庸

“我想,律师也曾经是孩子。”——查尔斯·兰姆。这是作者哈珀·李在全书的扉页,引用的第一句话。

一、我们都曾是孩子

哈珀·李5岁的时候,曾见证过一场案件:9名年轻黑人被指控强奸了2名白人妇女,但在一次次申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白人妇女常常说辞不一,含糊其辞,令人生疑。但最终审判庭仍判决黑人有罪。于是乎,这场模棱两可的案件便在幼时的作者心中,种下了一颗充满疑虑的种子。

美国学者托马斯·索维尔也曾指出:“肤色在决定美国人的命运方面,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当时奴隶制早已被废除,但在美国的南方,种族歧视观念依旧大行其道,无论是在执法司法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均与美国人权观念背道而驰。

“杀死一只知更鸟便是罪过。”知更鸟从不破坏花园,也不在玉米仓里做窝,它只是唱歌给人们听。它是那些被偏见和流言蜚语席卷的无辜者的代名词。于是作者以该真实案件为蓝本,又将自己的父亲作为律师阿蒂克斯的原型,在一个叫梅克姆的南方小镇上,描绘了一场与偏见博弈的际遇。

我们知道,孩子是最天真的存在,他们用自己澄澈的眼睛去看到的世界,才是不会被偏见遮蔽和概念化的,最纯粹、最令人动容的世界。而整部小说将人类、种族、社会的诟病与疼痛,以孩童的视角、温情的基调娓娓而谈,不去用复杂的辞藻加以赘述,更能直击人心。

二、炬火未至,总有人要做第一束光

黑人汤姆被诬陷强奸了白人尤厄尔的女儿,被告上法庭,阿蒂克斯是他的辩护律师。其实根本没几个人在乎汤姆究竟有没有做坏事,因为在大家眼中,他黑色的皮肤才是“原罪”。毕竟这些年在法庭上,当对立双方是黑人与白人时,白人总是胜诉。尽管这种事态十分丑恶,可这就是事实。

小女儿斯库特问道:“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总不能因为过去这一百年我们一败涂地,就放弃争取胜利吧。”阿蒂克斯说。“真正的勇敢就是,在你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无论如何都会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是总会有赢的时候。”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海贼王》里有许多个这样的片段:路飞无数次被打倒,又无数次站起来。面前是实力悬殊的对手,身边是此起彼伏的嘲讽,但他却从不言弃,直到胜利。偶尔也会有落败的时刻,哪怕是去休憩调整,也定要来日再战,永远不畏前行,永远义无反顾。

接了黑人汤姆的案子以后,阿蒂克斯免不了在镇上被人们议论纷纷,就连他的亲人们也都辱骂他丢了家族的颜面。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良心,他必须这样做。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陪他共度时艰:“他在花时间做一些如果没人做就搞不定的事情。”在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关于父亲的人物漫画时,杰姆向妹妹解释道。

杰姆为舆论所困,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我想,这便是阿蒂克斯用自己坚定的行为,在儿子心中种下的一枚“良知”的种子。

在法庭上,阿蒂克斯竭尽全力为黑人汤姆辩护,罗列种种证据和推论,还原了白人女孩梅耶拉勾引汤姆未遂而被其父发现后,一同谎称汤姆强奸的真相。但在真相面前,白人审判团依然选择做他们“一向如此”的决定——宣判汤姆有罪。绝望的汤姆因逃狱被警卫射击17枪而亡。

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

“从来如此,便就是对吗?”鲁迅先生曾发问。

在当时的社会,美国人歧视黑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很难把自己从集体之中抽身出来,也很难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于是便习惯了在混沌中彼此畏惧,相互指责,玷污蹂躏着各自的荣光。

而阿蒂克斯无疑是时代的逆行者,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为弱势群体发声。其最可贵的品质不是守住了一个标准,而是守护了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人格。

愿你我也能拥有守护良知的勇气,并无畏于此。

三、你好,怪人

在梅克姆小镇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沿着斯库特家向南数三户的宅院里,住着一个阴险毒恶的怪人——阿瑟·拉德利。据说他会在深夜溜入人家扒着窗户窥探,会偷偷往杜鹃花上吹气使其腐烂,而梅克姆镇上一切小偷小摸的勾当,也同他脱不了干系。

即使那一连串夜间犯罪的凶手早已被找到,可人们仍然紧张地盯着拉德利家,不想打消他们最初的怀疑。即便他什么也没做,却足以让镇上的人议论纷纷。

人类就是这样,喜欢抱团,乐于猜测。又总有暴徒热衷于狂欢——他们不去探求真相,只是一味地呐喊、声讨和审判,在黑暗里递送一把又一把沾满鲜血的刀。

可拉德利真的是十恶不赦的怪人吗?不是的。

在故事的最后,恰恰是这个蜷缩在角落里的微小的人物,聚焦并放大了小镇最后的人性之光——他没有去邻居家偷窥,更没有破坏美丽的杜鹃花。他在意图报复阿蒂克斯的暴徒尤厄尔的刀口下,救下了杰姆的生命,保护了斯库特的安全。

“你好,怪人。”斯库特说。

一句短短的“你好,怪人”对他们来说是素未谋面,却更像是久别重逢。

他是众人眼中的“怪人”,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会给楼下的几个孩子在树洞里放上小礼物;他在邻居家火灾时偷偷跑出门给很冷的斯库特披上毯子;他把杰姆挂在栏杆上的裤子缝补叠好又放回原处;他在斯库特和杰姆遇到危险之际,冲出房门杀死了尤厄尔先生,拯救了孩子们的生命。

他被那些肮脏的流言蜚语所席卷,可他却仍然以最大的善意来爱这个世界。世人被淹没在了偏见的浪潮里,只有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才更愿意摒弃偏见,用最澄澈的心灵,回馈“怪人”的善意。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曾写过:“保持对不同的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如果你总是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让那些条条框框阻断你的视野,去过那“约定俗成”的生活,便是一种失去本我的悲哀了。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你没有身处其中,就不要轻易评头论足。

我曾经对我朋友说过,我不喜欢你用耳朵认识我,我希望你可以用眼睛观察我,用心灵感受我。我很少去直接相信我听到的,因为盲从的偏见太多了,我只相信我看到的和感受过的。

不要轻易相信流言蜚语,也不要带着戾气去排斥异己,因为只有当你亲自去感触的时候,你才能看到真相。任何时刻,也请不要丢掉独立思考的能力。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世界,那我们更应该独善其身。

四、满山的星星亮了

在故事的结尾,阿蒂克斯对女儿说:“斯库特,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其实不难发觉,书中大多数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本以为杜博斯太太是一个刻薄顽固的人,但在她死去的那一刻,我对她那些无厘头的愤怒情绪却顿时消散全无。她明知自己末日将至,明明可以选择在“快乐”中死去,但是她没有。她不想亏欠任何人,也不去依赖任何东西,即使很痛,也要戒掉对吗啡的依赖,清醒地死去。她死得像山风一样自由,她是一个勇敢的人。

勇敢的人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也依旧勇敢。

莫迪小姐更是整个小镇上唯一能和阿蒂克斯始终保持默契的人,她温柔而持有态度,善良亦留有锋芒,活得通透、乐观又明朗。她眼中的清澈和对于生活的豁达,让我们看到每当孩子们跟她在一起时,都是阳光、微笑和被帮助的。

还有结尾对拉德利杀死尤厄尔心照不宣的泰特警官,“让死者埋葬死者吧”这是良知的选择,亦是对善意的保护。梅克姆镇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散发着微弱的光,好似漫天的星星,点亮了整个小镇的夜空。

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里这都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结局:知更鸟快乐地唱着歌,光明很快就会来。

文/白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