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说史【4】:有福之人不用忙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有福之人不用忙
历史上大凡被尊称为圣人者,大都人强命不强,苦哈哈,凄惨惨。
文圣孔子,出身卑贱,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碎了心,拼命劝别人改邪归正,却没有人愿意听他的。他周游列国,唇焦口燥,颠沛流离,有人当面说他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他“然哉然哉”地坦然承认。
武圣关公,跟随刘备辗转各地,赤壁之战后被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他留守荆州。东吴偷袭荆州,他被吴将吕蒙部所杀。东吴孙权将其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将首级葬于洛阳,即洛阳关林;孙权将其身躯葬于当阳,即当阳关陵;蜀汉在成都为其建衣冠冢,即成都关公墓;人生结局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史圣司马迁,四十多岁时遭受腐刑,受尽了屈辱;诗圣杜甫,晚年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活活的饿死在孤舟中。
和诗圣杜甫比起来,诗仙李白的一生,潇潇洒洒,完满顺遂。在朝中为翰林供奉时,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不开心离朝而去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看来,圣和仙比起来,仙才是山高人为峰之最高峰。
几千年的中国史,有诗圣诗仙,还有武圣,武仙有木有?
有!孙武、韩信、卫青、霍去病、徐达等等都不是。
这位武仙和诗仙李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年长李白四岁,这一文一武两位仙人还曾有过生死互救之交。
这位武仙叫郭子仪,唐朝华州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渭南华州区人。
郭子仪的父亲叫郭敬之,历任绥州等州刺史。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从小爱读兵书,勤练武功,无论读书还是习武都刻苦认真。郭子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武艺高强、阵法娴熟,二十岁时参加“武举”考试,成绩“异等”,成为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资料可考的“武状元”。
郭子仪的一生,“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齐全,儿孙满堂,最后以八十五岁高龄安详谢世。康熙皇帝有这样的评语:“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
诗圣杜甫曾有诗赞道:武有郭子仪,文推李太白。李白还曾经给郭子仪写了一首诗,名叫《战城南》: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郭二仙的人生,有人可能会简单地总结为:人强命好,有福之人不用忙。其实,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大家差不多都一样。区别在于,人这一生,脚下的路怎么走、怎么活都是自己的选择。有些人站得高,看得远,该忙的时候忙,不该忙的时候不瞎忙,总能忙在该忙的时候,总能忙在有用的人和事上,一生有忙有闲,显得特别有福,于是就成了有福之人不用忙。有些人不会忙,一生忙碌,却没有个好的结果,就像走路,大方向错了,走得越急,离目的地越远,于是就成了无福之人跑断肠。李白、郭子仪,这一文一武两位仙人曾有过的生死互救之交,正好说明了这样一个人生大道理。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 “……安禄山反,(李白)转辗宿松,匡庐间,永王辟为幕府僚佐。(永王)起兵,败。白逃还彭泽,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求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在很多当时人记录的文集(《学圃萱苏》《李翰林别集序》)、稗官野史和后人的笔记小说中都记载了李白与郭子仪生死互救的故事,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
end
强哥:程富强,陕西关中人,十八岁前生活在关中西府乾县,二十二岁后工作在关中东府渭南,中间四年在古都西安上大学。为了工作学理工,工作有了喜文史,自谓文理兼修,全能选手。现为央企职工,已过知天命之年,工作之余闲暇时,听听秦腔,看看闲书。喜欢季羡林、王蒙、贾平凹、王小波等作家的文字。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