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财力见识及所在的阶层决定孩子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功 关键在于父母有多少资源作助力

很快又要高考了,每年高考完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高分考生自然气定神闲,想去的学校胜券在握。

但是有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原因选了生活花费低的偏远地方的学校,或者选择了定向生,毕业后要按合约在特定的地方工作好几年。

还有一些可以进三本的学生选择了专科。

三本再垃圾,也是本科,可以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而专科,连报名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三本的学费不是一些家庭能够承担的。

明明知道更好走的路是哪条,可是没办法要去穿越羊肠小道。

所有的委曲求全都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钱。人生的方向因此而改变,多了许多坎坷。

如果家庭经济好一点,这些孩子在这种人生重大的时刻就可以有更好的更多的选择范围。

小孩子没心没肺,只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却不知道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建立在拥有财富的前提下。

2每年,中国大学都有一大批退学的和被退学的学生。

这些孩子多数是对专业了解不清楚,看什么热门就跟风报名,入学后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

然后一部分退学复读,一部分厌学,每天醉生梦死混日子,最后被退学。

他们不是不想选一个好的专业,可是不知道哪个专业好,并且适合自己。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父母见识不够,无法给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

普通家庭的孩子,高中毕业的年纪基本没有去思考过将来什么专业比较吃香比较赚钱。

而且他们也没有能力预知以后的职业走向。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也许毕业时当初报考的专业已经退热了。

在决定人生之路该怎么前行的重要关头,没有有引导能力的人在一旁指导,这些孩子只能胡乱做决定。

2015年,云南一个叫李一峰男孩子以高分进入中科大环境科学专业。

选择这个专业前,他对它一无所知。上学后,他每一天都很迷茫。终于在两年后退学重新高考,去年进入川大口腔科。

虽然最后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白白浪费了三年的宝贵时间。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没错。但家庭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眼界又决定了选择,选择决定了命运。

年少时常常需要父母的指引,阶层低的父母因为知识与信息双匮乏,往往对孩子的未来方向无能为力。如果年轻时走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以后到中年时再想转道困难重重。

如果父母有远见,很早就对孩子的人生进行规划,加上孩子的努力,遇到好的机会很容易取得巨大成功的。

3出身好的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长大要做什么。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里精英家庭的孩子,当同龄人还懵懵懂懂的只懂得玩耍时,他已经开始看《泰晤士报》和《观察家》这两种大报。

虽然只有七岁,他已经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以后要上哪一所中学,甚至是哪一所大学。

而同龄的平民孩子对于什么是大学一片茫然。

这就是现实,穷人家庭和富人家庭层次不一样,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引导不一样。

所以寒门真正的瓶颈不在是成绩,而是视野和资源,这个不是靠智商靠努力就能弥补的。

我记得湖南台《变形记》里有个农村小女孩到城市用了沐浴露,回去后要奶奶买。因为家境贫寒,奶奶只给她买了块香皂应付过去。

香皂与沐浴露之间不过相差二三十元,但小女孩就是无法跨过去。

就像现在互联网普及,你能看到富人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的吃喝玩乐,和他们似乎尽近在咫尺。

但现实是彼此消费能力相差十万八千里,普通人根本无法象富人们那样购物不看标价牌。这中间的隔阂犹如看不见的玻璃墙把彼此分成俩个世界。

4家庭水平和阶层给孩子带来的优质条件几乎是后天靠自己努力无法比拟的。

郭晶晶的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上学,学习多种语言及其他课程。

是的,人家的起跑线就是从牙牙学语开始。

试问大部分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在干嘛?

普通人家的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以及精力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孩子只能死读书。

好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学习各种陶冶情操的艺术技能。比如王诗龄的课程表里连织毛衣都有。

父母给的平台高,小孩子容易成功,见识也多。王诗龄李嫣小小年纪国外走台,黄多多和外国导演用英文聊天……

普通孩子没有这种机会,他们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用手机浏览有钱人家孩子的生活。

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的学生也不同。

那些重点学校的孩子对应的是优秀的家长。家长很不怎么样的,孩子也是一个样。

名校区的家长不止言谈举止得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比普通家长高出很多档次。这种软实力不是作秀能装出来的。

因为自身素质高,所以知道如何培养自己孩子,他们的孩子从小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

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双重作用,这些孩子在学业、社交能力、才艺、眼界各个方面碾压普通孩子。

父母不优秀,孩子的起点就低,一些不好的习惯会带给孩子。孩子就算很努力,也很少能摆脱父母的影响。

穷人家的孩子不是不会成功,但他们成功的概率远比富人家的孩子低得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5一些特殊专业,人家出生不久就开始接触,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象窦靖童,话还说不利索,王菲就开始教了,所以窦靖童十五岁就能推出个人原创单曲。

香港一个著名拍卖行瓷器组的主要负责人,是个瑞士混血儿,擅长鉴定中国的各类官窑瓷器。原因就是他的祖父是中国人,民国时期的大收藏家,当时运了大批国宝级文物出国,定居在瑞士。

人家没上过中国的大学,没在中国学过瓷器鉴定,可是却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精通中国瓷器。

从小生活的家庭氛围,从小长辈的培养教育,从小家里拥有的大量学习资料,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年纪轻轻就可以站在专业领域的尖端。这不是普通家庭出身,接受普通教育的人能比拟的。

所以财富不只是金钱,还包括上代积累起来的文化环境。

那些民国风流人物,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张爱玲等等,全部出自书香之家。武侠大师金庸,那是海宁查家多少代的文化沉淀。

6从古至今,精英没有几个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但凡有所成就的,基本上是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之上的。

精英的背后是财力物力的堆叠。

所以,一个人的失败绝对不只是一个人本身的悲剧,而是出身家庭的各种资源的综合短缺结果。

而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是在为自己家族再上一个阶层添砖加瓦。

(0)

相关推荐

  • 教给孩子这8个道理,他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优妈说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好品格.这才是助孩子飞得更远的关键. 好的父母,并不是给孩子留下多少房产,多少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终生受用的习惯,从小养成孩子最珍贵的气 ...

  • 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没见识.没格局,吃亏和受影响的是孩子. 希望家长去看更多"难"的书,然后,退回到无知的心态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在童书妈妈的读书会上,我推荐了很多&qu ...

  •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往大城市跑?从刘强东说起,不仅是赚钱多少的事

    我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去大城市奋斗,哪怕留不下来,也一定要去尝试过才行. 为什么? 因为你只有去过世界,才会有世界观.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不能真正体会到梨子的味道. 记得多年前,有次去县城见客户,他说女儿 ...

  • 改命次第论

    前言: 这篇是我在春节期间动笔起草的一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聊我新近思考和总结出来的改命方法论. 文章可能写得有些唠叨,也比较干,毕竟上了年纪,希望各位不要嫌弃.如果能给对个人命运和人生尚存迷惘的朋友一 ...

  • 清华教授:在这四件事上“狠”管孩子,既锻炼能力,又培养情商

    以前的父母只知道让孩子死命学习,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了,就算其他方面再差也没关系,反正中高考只考察孩子的文化成绩,各大学也只以成绩作为录取标准.但渐渐地,人们发现成绩不是决定孩子前途的唯一因素,更不是最 ...

  • 表面上是拼孩子,本质上是拼父母的财力

    表面上是拼孩子,本质上是拼父母的财力 文 | 雾满拦江 (01) 有些美国人,一辈子没遭过社会毒打,脑洞奇大. 曾有位美国心理学家,向政府要求:给我12个婴儿,多多的钱,我可以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大科学 ...

  • 9)父母的阶层就是孩子的位置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9篇文章. 我们之前写了篇<让一部分人先精英起来>,里面讲了高考改革的事儿. 后面又在大号写了<打通底层上升之路,击碎中产固化之墙>讲了这次教改的事儿. ...

  • 父母的人脉和圈层,决定了孩子的婚姻阶层,很现实

    刚吃过早饭,接到一个老友的电话,他儿子6月初要结婚了. 我有点意外,因为去年朋友还跟我抱怨,说希望能早点抱孙子,享天伦之乐,可儿子都30岁了,还单身,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 这个朋友是 ...

  • 父母的阶层就是孩子的位置(9)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9篇文章. 我们之前写了篇<让一部分人先精英起来>,里面讲了高考改革的事儿. 后面又在大号写了<打通底层上升之路,击碎中产固化之墙>讲了这次教改的事儿. ...

  • 父母这样做,容易养出斤斤计较的孩子

    养孩子,你肯定也有这样的烦恼. 比如,有时真的搞不懂,他们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做. 好吃有营养的食品不碰,却对我们眼里的垃圾食品趋之若鹜.告诉他们要好好保管自己的笔和文具,可总是上几天学,就弄丢一半. 说 ...

  • 孩子16岁前,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六件宝贝

    孩子16岁前,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六件宝贝

  • 最高级的炫富:给父母孝心,给爱人暖心,给孩子关心!

    精神富裕才是真正的富有,家庭和睦才是真正的炫富. 正如有人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物质关系不大,幸福是一种精神满足感,只有精神富裕的人,才能明白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百善孝为先.<礼记> ...

  • 父母经常把“太贵”挂嘴边,对孩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文丨图图爸爸 妞妞:"你怎么会要这个玩具汽车呢?那么贵,你看爸爸妈妈现在每月还要还房贷,车贷,哪能给你买那么贵的玩具?你能不能挑一个便宜的,这真的太贵了,你爸爸今天绝对不会给你买的.&quo ...

  • 最伤孩子的3句话,第一句话90%父母都说过,能坦然接受的孩子很少

    父母们总是自信于自己给予孩子的爱,但是不得不说,也有一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用错了爱的方式.事实上,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能够获得孩子反馈的沟通才是教育输出最好的方式.孩子拥有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