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说物价平稳,但我明显感觉东西贵了不少,到底是谁的对?
如果我说40年来物价指数只涨了7倍,你觉得准吗?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准,但当我查阅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后,发现还真是这样。
那为什么官方的数据和我们的感觉有这么大的差异,统计局是不是刻意隐瞒了什么呢?这一期咱们就把这个问题搞明白。
其实上一期我也提到过这一点,结果很多网友就开骂,胡说八道、瞎说,明明物价暴涨。坦白讲,还是挺伤心的,伤心的原因在于,发现很多网友对于物价指数这个概念其实是不了解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物价指数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计算的?消费物价指数,也叫CPI,它是用来衡量消费者日常购买的一组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字。
这组消费品包括了我们的吃穿住行等八个方面,像猪肉、衣服、家用电器等等,CPI反映的就是这一组商品价格的变动。
举个例子,2000年时,猪肉大概5块kg、衣服100块、电视机4千块、电脑6千块,到了2020年猪肉52块kg、衣服200块、电视机2千块、电脑4千块,CPI就等于这组商品,也就是1公斤猪肉,一件衣服,一台电视机和电脑,按当期(也就是2020年)的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同一组商品按基期(也就是2000年)的价格计算的价值,等于0.618。
这个数字说明,在这个例子中,物价指数不但没上升,反而下降了,这似乎和直觉相反,可你仔细想想,2000年时城镇月平均工资780,你一个月工资只能买猪肉买衣服,电视机电脑那根本别想。2020年时城镇月平均工资就按7000算,这时你不但吃得起猪肉,还买的电视和电脑了。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开始的问题了。总体来看,生活必须品,柴米油盐这些东西,虽然涨幅大,但占用资金很小,而且涨幅低于工资,更重要的是,工业品的涨幅是大幅度落后于工资上涨的,甚至还会下降。
所以,作为衡量整体物价水平的物价指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20年间,我国的物价指数只上涨了1.5倍,这个数字就是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的。
你之所以感觉物价涨得很多,其实反映了一种思维盲区,就是由于我们只关心上涨最快的某种商品,比如你的视线就只盯着猪肉,这时你就觉得物价上涨很多。但是当你把所有的商品都考虑在内时,其实物价上涨的幅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这种思维盲区在行为经济学中叫做损失规避效应,就是说我们总会过度关注损失的东西。比如,今天你捡了100块,很开心,就完了。可你要是丢了100块,那一个礼拜你可能都不开心。
因此,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对于大家的感觉来说其实是比较准确的,他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
尽管我也承认,CPI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衡量物价上涨程度的指标,但就目前而已,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俗话说,矮子里边挑将军,凑活能用。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就是房价并没有包括在CPI中,从理论上说,房子具有较强的投资属性,这个大家可以参照我之前的视频,而且这个也不是中国特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计算CPI时都不包括房价,只包括房租。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就能非常清晰地知道,为什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和你自己的感觉不一致了。
今后我也会做一个系列,专门对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解剖,把它掰开揉碎,让大家明白其中的原理,如果感兴趣,一定记得关注。好,这里是晓鸣经济社,学经济思维,看清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