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和名将有什么区别?看看羊祜和陆抗的对峙就知道了

名将强在临机决断,“战必胜,攻必取”,表现的是战役的执行力;而战略家强在战略规划,“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的高明。

军事往往不是单纯的战争而是政治的延续,因此单纯战略家与名将的对决很少。但也不是没有,比如,三国末期,羊祜和陆抗的边境对决。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两年后,三国鼎立变成了晋吴对峙。

公元269年和270年,羊祜和陆抗分别被任命为晋、吴荆州前线的军事主官。从此开启了羊祜和陆抗的边境对决。

而272年,西陵之战爆发,陆抗让羊祜在内的所有人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名将。

此战的导火索,是吴西陵督步阐投降西晋。西陵,属于吴荆州段重镇之一,一旦失守,有可能导致整个荆州长江防线的崩溃。

因此,西晋方面,晋武帝以荆州刺史杨肇救援步阐,意图里应外合;以徐胤率水军从益州顺流而下,干扰吴军;以羊祜率5万主力,直取吴荆州首府江陵。

然而,面对晋军的攻略,包工头陆抗却率主力继续修城墙,只派留虑率水师抵挡徐胤,几乎对羊祜的主力不加理睬。两个月后,陆抗凭借工事打败了杨肇,又攻破了西陵城,处决了步阐等人;徐胤也被留虑打败。

陆抗取得了西陵之战的完胜,而羊祜麾下有着大约8万大军,除了丢失了投降的西陵,却一无所获。

回过头来看,陆抗为何会如此安排呢?因为他明锐的临机判断。

虽然羊祜主力军的目标是江陵,但西晋这次的目的是围绕着西陵的步阐来的。一旦西陵坚城内的步阐与西晋接上头,再要攻取就会很麻烦,而晋军也就在南荆州站稳了脚跟。

因此,陆抗判断,杨肇的军队和西陵城才是关键,羊祜部不过是疑兵。事实果然如此。

羊祜在进军江陵途中,扬言要毁坏江陵城外的人工水坝,用陆军进击江陵。而陆抗再次判断,羊祜的真实目的是要借用这个人工水库运粮运兵。因此陆抗令部将张咸破坝。

最终羊祜在一片沼泽地立望洋兴叹,再次证明了陆抗的准确判断。

同时陆抗还是一个城防专家,陆抗这位卓越的名将最终使得羊祜无功而返。

然而,接下来的两年,羊祜用事实证明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本事。

陆抗身为名将,又多年在荆州前线,对吴荆州防线了如执掌,几乎是无隙可乘;而晋军在羊祜到任以后才开始整备防线,如果直接硬拼,结果肯定与西陵之战一样不尽如人意。

于是羊祜采取了攻心之战,具体如下:

场景一:羊祜给陆抗送来一封书信,约定明天上午交战。有将领建议趁吴军无备,当晚发起进攻。羊祜不许,将其灌醉。如约第二天攻打吴军,晋吴打了个平手。

场景二:晋军抓了两个小孩,一盘问竟然是吴将之子。羊祜知道后,好吃好喝伺候,然后把他们放了回去。第二天,两个孩子的父亲率部投降羊祜。

场景三:晋吴交战,吴将陈尚、潘景被羊祜所杀。然而,羊祜同时将二人厚葬,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

场景四:晋军和吴军在边境打猎,吴军射杀了一支鹿,然而这只鹿在晋国边境之内。羊祜命晋军将鹿送还吴军。羊祜收割了吴境内的麦子,留下了价格相等的绢挂在麦地里。

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羊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晋强吴弱,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严厉对待吴人,那只会激起其抵抗之心,而宽容之心却能够感化吴人,使得吴军投降。

面对羊祜的攻心之策,陆抗心急不已。然而陆抗也深知,如果自己严厉御下,那只会正中羊祜的下怀。于是,陆抗同样对晋人以礼相待。

虽然陆抗这种办法也算高明,但毕竟被动防守,羊祜还是赢得了战略上的优势。长此以往,毕竟不妙,而且还不能有意外发生。

偏偏,意外还是发生了,孙皓对陆抗不信任,以为陆抗在与羊祜暗通款曲。陆抗上书解释,好说歹说,好歹打消了一些孙皓的猜忌。

但这种情况没能维持太久。两年后,陆抗病死。此后,吴国荆州防线逐渐趋于瓦解。

以致于数年后,晋军顺江而下的时候,原陆抗防守的荆州防线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吴国很快就灭亡了。

陆抗在战役中的临机决断、战役执行力明显高于羊祜,同时在战略山,陆抗能够识破羊祜的攻心之计,并加以防守。

可以说,名将陆抗的整体素质是要高于羊祜的。

然而,在战略处层面,羊祜避实就虚,不与陆抗正面交锋,实行攻心之计的阳谋,陆抗虽能识破却不能化解。

可以说,战略家羊祜仅仅在战略规划层面要强于陆抗。

最终晋灭吴的结果表明,在一场具体的战役中,单纯的战略家或许打不过名将;但长期的军事对峙,战略家或许更具有优势。

这就是战略家和名将的区别。

当然,在一般的军事场景中,战争双方都有战略家和名将,相互配合产生巨大的火花。向陆抗和羊祜这样,纯粹军事家和名将的对抗很少。

而在冷兵器时代,一般战略家是作为主帅而名将是作为先锋大将的,两者的配合缺一不可;但随着热兵器的逐渐面世,名将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小,而战略家的作用却在逐渐的放大,或者说,逐渐的合二为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