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期/李子白作品《五十而立》/轩诚诵读
文 / 李子白
编辑/清慧
诵读/梁轩诚
本文发表于《中国作家》旬刊纪实2014年第4期;并被收入《陕西文学60年作品选》散文卷。
五十而立
——给自己
一晃50了,就是通常说的知命之年。
屈指盘点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可引以为傲者寥寥;回望成长的的足迹,难免心酸。人生之秋,原本是收获的累累果实排列:或著述等身,或功业显赫……可惜这样的奇迹在我身上没有出现。静心思忖,这些年虽说平淡,却也充实,既无投资彩票中奖的一夜暴富,也无笔下生花的大红大紫,也就是个行走在文学路上的追求者而已。摆在面前的几本小书,说薄不薄,说厚不厚,最最主要的是里面没有什么厚重的华章可以令人眩目,充其量也就是点人生的感悟。闷骚地想,该不是遭遇了洪涝的雨,无云的旱,以至——
一瞬幡然,忽觉潜心之日渐少,浑噩之日常有,倏生慌恐。思谋自个还有许多事没做呢,咋就年已半百?不禁喟叹。惜往日不可留,悔已毫无意义;悟则应把握来日,否则迟暮之年悔之不及。
反观史上,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成就千秋帝业时也就39岁,赶着50岁殁了,不可比;岳飞39、文天祥47已成功业,被杀了,不愿比;郭沫若、巴金、曹禺,成名之年二十有余,无法作比。最好还是不作比,但就是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时间,前者应善待、呵护,后者当珍惜不荒疏,做有益之事足矣。
既往的理解,16岁以下称之少年,18到25之间是青年,过了25岁就算成年人了。可眼下,尤其是媒体,20几岁的姑娘叫女孩了,30多岁的男生叫小伙子了,好像成熟的时间出现了后延,大抵是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都是生活条件好了闹的。由此推论,说句宽解自己的话,50岁才成熟叫中年或不为过。昔“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七八九十不稀奇”,成熟晚了也是顺时而为,但要确记,老顽童的失仪一定要分场合地点。
三十岁时,也就是二十年前,作过一篇《三十知命》的小散文,且获了市级奖,文中就人生的真谛侃侃而谈,以为自己早熟,参透了人生玄机,二十年过去,回头望,恍然生出日月如梭的惊惧,羞愧得汗出。内心即抱怨:这咋回事儿,不知不觉跟人商量都不商量,年龄就往50后边蹿?
是我成熟得晚,还是醒悟得迟,已无需纠结,重要的是余年不要虚度。这是不是有点人生倒计时的意味!其实早年学《进学解》,记得最牢的两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事成于思毁于随”,颇觉励志。岁月消磨,那种急迫已不多见,如今想来反倒生疏。
读书时常讲,“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说得是一个成年男子每十年一个成长的结点,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坐标——应该的样子,年轻时挺在意这一折。时至今日,突发其想,反倒有点忐忑在心。仔细思谋,50岁应该是个尴尬的年龄:有成就者自然,怕得就是我这种业未就,年已半,只剩了硬着头皮向前一条道。因为,50岁的人,一般志向已被固化,没了挫折面前知难而退的脆弱,反倒是金刚顽冥的坚硬,因此古人称其状态为“知其命,生死不能易其心,失得不能易其志。”那才叫个坚定!轻易变革者有,却非主流。这就是50知命之年!
知不知命,智者自知。这如同有人称你老师,你权当打招呼式的尊敬。如果你真的把自己当了老师,那你也就是个老师。没了大的长进。为师者,首当其冲的是学问多于别人。但别人身上不定还有你所不知。这大抵就是那句“三人行,必有吾师”确切的含义。
从儿子第一声叫爸爸被吓一跳,左顾右盼有没有被人听见了,到二十八九岁有小年青叫老李,以为听错,再到这两年有小儿叫爷爷,这辈份成长的履历,也着实让我心生喟叹:惟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日来袭。
你别说,这后面的日子真还得打理好了,否则就该问问自己:你还准备再活多少年?歌词里的“我还想再活五百年”,表达的仅仅是一种气派,并不真实,能百年者已属麟角。这点,过半百者应不时给自己提个醒!往后的人生就会: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今天,拟就此文,并非想向谁告白,而是一种自我的激励与告诫。
2013年11月30日夜作于谷轩
附作者介绍:
李子白,本名李锁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秘书长,陕西省作家书画院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瞭望》《中国作家》《诗刊》等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有文学作品集《不知是今天》《三十七计》;中短篇小说集《最后一片森林》;诗歌集《情爱诗章》;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文化》《西部骄子》等网站、报刊。
附作者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