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讲:学与教的奥秘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打开,或者点公开众账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标志,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缓冲出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转发!

第二十六讲:教与学的奥秘

大家好,我是宝利老师。今天我们开始第七篇的学习。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地过去了,如果大家从第一讲开始听,我们已经把《论语》学习了近三分之一了。坚持学习吧!

今天讲三则关于教和学的语录,也就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育思想,这都是要背会的名言。一则是如何学,一则是既有如何学又有如何教,一则是如何教。

直译: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去喜欢古代的文化,私下里我把自己比作老子和彭祖。

这个述而不作的思想表现了孔子保守的一面,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我倒是觉得非常有价值。因为现在实在是太浮躁了,大家的声音都太高了,简直是“作而不述”,很多人只是东抄抄西抄抄就要当大学问家,就要大言不惭地宣布主权。“好古而不信”,都知道老祖宗的东西好,就是不去好好学习研究,反而以为反对就是超越,否定就是创新。你如果想批判,起码要先了解吧,诗人顾城不是说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你连古代文化是黑夜白天都不知道,就要胡乱寻找什么光明。何况,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营养丰富,光明就在里面呀。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经典文化,不要自以为是,先去谦卑地理解学习,然后再琢磨自成一家。

后一句历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是老子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有的说是当时的一个彭姓贤者,还有的说“我老彭”有点亲昵,应该是孔子的一个朋友,他这是在幽默地说“我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想向我老彭看齐”,如此说来孔子还很时髦呢,因为现在有些人把自己的偶像叫做“我某”,比如把杨洋叫做“我洋”,莱奥纳多叫做“我李”,胡歌叫做“我胡”,大概孔子的偶像是“老彭”。不用纠结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这个道理:我们要谦虚地喜欢并学习古代文化知识,不要盲目自大。这是“学”的奥秘。

当然,这也是下一句要讲到的学习态度,来看第二则,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

识,zhì 记住,比如博闻强识就是这个意思。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呢?意思是我没什么学问,只是记住所学,不满足所学,教授别人不厌倦而已。好家伙,这还没什么,这是最高的求学态度和教学精神了。希望我能和大家都去努力地达到孔子告诉我们的标准吧。

第三则是说教育方法的,不管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学习这个好方法:

这句出来三个成语。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第一句,愤,是心里激愤,特别想知道的心理。我的一个教数学的同事说:学生对学习不是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是他根本就不吃,你怎么办?只能激发他内心想吃的欲望才行。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我的同事们很有才,最近老有个生物老师每天写诗,刺激得我对专业不敢懈怠都。第二句,悱,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说出来。这时候正式想要老师或者父母去启发的时候。这两句都是讲启发的时机要找准,激发他的求知欲,不要打压和硬性灌输。第三句,隅,角落,这里理解为一部分。讲如果告诉教给他一部分他却不能推出另外的部分,也就是不能举一反三,那就不用再教了,死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是基于前两句来的。

这个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都适用,是教的奥秘所在。

来听一听宝利老师讲解,

背得快,学得好!

精神食粮,补气养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