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书评:东野圭吾《超杀人事件》——满纸荒唐言,写尽辛酸泪

本文作者:武楚越。因设置不便,如有赞赏均会由宝利老师悉数转交作者。
满纸荒唐言,写尽辛酸泪
刚刚读完东野圭吾的小说《超杀人事件》短短的小说里讲述了八个短小而却极具黑色幽默的故事,东野凭借自己在文坛推理界多年的经验,结合自己理工科的冷静和缜密,用直白的批评和极端的夸张在书中道出了推理界作家、编辑(出版社)、读者、“凶手”、书评家等角色的行业乱象,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读罢之后让你会心一笑,却又满带深思,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八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超税金对策杀人事件》
本文描写了成名的作家为了减少超高额的税金而无奈在作品中巧立名目,增添报销,最终断送了自己写作生涯的故事。整个故事直接反映出日本作家乱象,即利用作品添加报销项目,而掩盖自己成名后获利的事实,饮鸩止渴的做法使得自身作品质量不断下滑,甚至偏离写作初衷。当然,东野更从侧面抨击针对作家行业收税过高的事实,辛辣乖张的描写透露出日本推理作家的不易,加上编辑的“助纣为虐”,最终使得作家步入不可挽回的深渊。
《超理科杀人事件》
本文讲述了酷爱理科知识但并不精通的主人公,因为在阅读“理科推理小说”时“看的太投入”而被误认为是嫌疑人调查的故事。文中作品充斥着各种学术名字,将浩如星海的理科知识堆砌在作品上,旨在反映推理界作家借用令人费解的科学知识的拼凑、堆砌而忽略读者感受及自身作品质量的故事,直指推理文学作家假借高深学术,实则滥竽充数的做法。
《超猜凶手小说杀人事件》
本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因妻子(影子作家)离世而无法保持高质高量写作的主人公,在连载文章截止之时仍无法写出完美结局,便以虚构的“下部作品”的出版归属权为奖励诱骗多家编辑齐聚家中猜凶手,并将猜测结果作为连载故事结局的凶手,最终被知道真相而恼羞成怒的编辑杀害。整个故事一方面写出了推理作家为了作品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再次着眼于“影子作家”这个确实存在的话题展开描写,主题类似东野的名作《恶意》。可见“影子作家”乱象在东野心中积蓄已久,而当真正作家离世,早已江郎才尽的真实作家本人却再无法招摇过市,东野用“被杀”这一极端的方式映射这类作家职业生涯的终结,不可谓不辛辣,不可谓不嘲讽。
《超老龄化社会杀人事件》
这一篇讲述了另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个人认为也是全书中最有趣的故事:一个老糊涂的编辑死心不改的找一个老糊涂的作家写一堆老话题的推理文章只为满足老糊涂的读者。全篇都在讲述在“老龄化”异常严重的日本,随着从事写作年轻人的减少及年轻读者的减少,年近古稀的编辑和早已耄耋的作家还在挣扎着出版和写作,而无疑,读者的老龄化是这种现象愈发严重的助推器,东野用笔描写出了推理界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的又一无奈之举,即缺乏后辈人才,读者逐渐流失,虽然满纸荒唐言,却是一把辛酸泪。
《超预告小说杀人事件》
这是本书黑色幽默的极致表现: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连载的小说意外的成为了凶手杀人的剧本,而为了成名作家不惜听命于凶手,按照其要求续写故事,而最终想要制造凶手自杀假象的作者不仅被凶手杀害,也背上了凶手的骂名。此故事运用了极端的叙述方法,凸写了推理文坛欲要成名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肮脏,甚至泯灭人性,用作家等同于凶手的概念表达了东野对此类现象的嗤之以鼻,也揭示了此歪风定会“殒命悬崖”的最终结局。
《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
本文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为了迎合日本读者热捧“大而厚”的书,作家不得不将文章写的啰嗦又冗长,编辑不得不标新立异,用在纸张,版式,格式,插图甚至封面上加大加厚的方法吸引眼球。东野用锐利的笔锋和辛辣的描写再次抨击了一些推理作品“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乱象,直面回击了抱有猎奇心理的日本读者,更是向“市场畸形”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魔风馆杀人事件》
这是八篇故事中最短的一篇。只写了一个意思,就是在巨大的读者、编辑、名利、生存的压力下,推理作家崩溃猝死的故事,东野用看似荒唐的故事写了日本推理作家现实的不易,巨大的精神负担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无疑让人担忧,凸显出自身从业的艰辛和不易,更是东野渴望社会对推理界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的呼吁。
《超读书杀人事件》
描写了作家、书评家面对犹如繁星的作品而无暇阅读时,购买具有智能化的读书机器——书评机,最终引发推理界的乱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方面抨击了“推理热”后多如牛毛质量却参差不齐的作品如“雨后春笋”的冒出,另一方面写了相关从业人员漠视职业道德,利用机器代替人工的乱象,零星带着对混乱社会关系的暗讽,最终回落这个社会丧失读书精神的事实,应该是八个故事中最为“偏激”的一篇,也是东野一腔热血、一腔愤怒的集中爆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