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READ TIME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1
最近听说这么一件真事,一个聪明漂亮又阳光的女孩,所在某个微信群里有个男孩,活跃异常,每天老爱发些有的没的,励志的鸡汤文,并不聪明的俏皮话,并不好笑的小幽默之类的,虽然群里也没有什么人搭茬,这男生兴致倒是不减,有一天男孩申请加她为好友,她也就加了,成为好友之后,这男孩经常找她聊天,她觉得无趣,也不怎么回。后来跟群里其他朋友闲聊时,发现好几个女生也都被这男孩加了好友,便觉得这男孩有点不靠谱,就把他从好友列表里删除了。
再后来,女孩忽然发现这个男生好久没有在群里说话了,也不以为意,觉得可能是没有人理他,他自己觉得无趣了吧。再后来大家又聚在一起闲聊时,才得知这个男生患了癌症已经死了,知情的朋友说,他那时候病中孤独,心情抑郁,身边的亲友鼓励他多找同龄的朋友聊聊天儿,所以他才那么多话。知道实情之后,这女孩不由得有些后悔,因为自己有可能伤害过一颗仅仅是渴望一丝安慰的恓惶的心灵。
人类的悲欢并不能够相通,善与恶的边际有时候也并不那么分明。碰到没话找话说蠢话说废话的人,聪明的人只会觉得无聊,不愿意理睬,谁又能知道对面挂着微笑的那个人,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悲苦和隐痛呢?谁又能知道在自己只是怕麻烦图清净,在别人那里却是无法突破的坚硬、冷漠和荒凉。
人有很多种,有的喜欢秀伤口给别人看,人们也爱围着这样的人看,既能够比较出优越感,又找到机会展示一下同情心,从而确认自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也有的只愿意暗地里默默舔舐伤口,人前装作若无其事,拒绝被参观,以保持做人的体面和尊严。从不叫苦的人往往是人们愿意倚靠,愿意利用却不愿意关心的,人群只想把他们中间的品格高尚者尊为英雄,甚至尊为神明,而不愿意承认他们也有血有肉,会流泪,会疼。
人是有局限性的,视野有限,智力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了解到身边每个出现的人,也不可能关注身边每个出现的人,所以即使是一个真心善良的人,有时也不免会给别人造成或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能够做到的只是不出恶言,不打诳语,不窥人隐私,不道听途说,不妄议人非,不随便讥嘲,总之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人,都要尽量做到和善有礼,这是教养,也是真正的聪明。
2
今天看了电影《唐人街探案3》,电影里有两个点我觉得值得一提:一个是秦风面对的一个难题,为了救唐仁和小林杏奈,他是否要选择杀死罪犯村田昭。一个是渡边胜,为了换钱拯救重病的女儿,是否要答应父亲提出的条件,抛弃妻女去娶富家千金。
秦风没有选择杀人,他没有把自己当成有生杀予夺之权的上帝,或言之,在生命之前,没有价值判断,生命是平等的,即使有优劣之分,仍然是平等的,否则,就等于承认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土耳其人对亚美尼亚人,纳粹对犹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罪行是以正义之名犯下的啊。
所谓精英,对于庸众常常有着极大的优越感,优越感越放大,越会觉得万物皆在脚下,自己可以替全人类做决定,于是就成为影片中的犯罪集团Q。
渡边胜选择了抛弃妻女,结果女儿虽然救活了,但母女两个孤苦无依,陷入了更悲惨的境地。母亲因为给女儿偷一块蛋糕锒铛入狱,惨死狱中,留下年幼的女儿尝尽人间苦难,挣扎谋生,这也成为小林杏奈设局构陷渡边胜的心理动因。
人生中固然常有两难之局,但确实有时候所谓的难只不过来自于愚蠢。若不甘心做提线木偶,渡边胜其实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继续照顾妻女的,哪怕是在暗中。我更喜欢的是破局的那种故事。作为个体,若是没有智慧和勇气来破各种局,那也就活该生活在枷锁之中了。
3
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话听起来很是豪迈,但也透着一丝丝骄妄。后来苏格拉底似乎是觉得有点不妥,把这句话修正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恃智力超群的人会很喜欢这样的话,然而无论任何人,一旦想做万物或他人的尺度,就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很糟糕的事情,那简直是一定的。
如果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喜欢拿自己当做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我们都会觉得很不舒服,可是这世界上,总是有太多人喜欢把自己当真理化身,总想拿自己认定的条条框框去框定所有人,所有事,仿佛不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就不够美好。毫无疑问,这类人对人和事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同理心,都有着巨大的欠缺,他们的字典里,也向来缺少两个词语,一个是尊重,一个是谦卑。
我始终都还是喜欢孔子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倘若都能够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多的龃龉和争端将不复存在。不过,这句话对自以为是的人是没有用的。自以为是这件事很可怕,人一旦自以为是,就会深刻地觉得自己和他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切规矩,用来匡正那些“蠢人”就好,自己是不需要丝毫改变的,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自以为是的人会对这世界选择性失明,如果他们能够自省的话,自以为是这件事也就不存在了。
喜欢就请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