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木勺母亲的爱【赵福英】

父亲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五十年代,市场上已经有卖铁勺的人了,可父亲舍不得买,他说:“又花钱又退皮,用不了几天就生锈掉渣,还不如木勺好!”他平时上地时就注意观察,有合适的就挖出来带回家备用。下雨天和黑夜,用斧头砍、锯子锯,削呀,挖呀,扣呀,他没有闲着的时候。

父亲自制的木勺是根据材料而定!一个木勺一个样,形状差距特大,大小木勺齐全。为求结实,小的木勺有一点五厘米厚,大的木勺足有两厘米,再注意泡在水里,一般情况下崩不了。一分钱不花,我们一大家人生活得挺好!

用木勺省钱了,厚了也不容易崩了,这可难坏了我们几个嘴馋者!

勤快的父亲种地种得好,连年五谷丰登!每天早晚我家是小米稀饭煮黄豆,大人们和两个姐姐会用木勺猛搅几下,让黄豆上浮,就能吃上豆子。像我和堂弟才四五岁,踩上小板凳本来就害怕,再双手拿住那笨重的木勺,忙半天累坏了也舀不上一粒豆子!只有干着急渴望吃上豆子的期盼!

那时,我想着啥时能用父亲扣的勺子舀住豆子就好了!

母亲和二婶是隔三天轮流做饭。二婶做饭的三天好比三年!轮到母亲做饭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两个姐姐上学走了,奶奶带着堂弟出去玩了,家里只剩下我和母亲。母亲在收拾锅碗瓢盆时,端起大锅慢慢地往小瓦盆里倒剩下的饭,黄豆自然而然就留在锅里。母亲再把豆子倒在小木碗里递给我,她一粒也舍不得吃!我坐在小板凳上,用手一粒一粒往嘴里放,可以美美的美餐半天,越嚼越香!

那时,特别希望母亲能轮到做饭。

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勺子一下就能舀住了豆子,可我对豆子的期盼和对母亲的感恩并没有减退!

好在苍天眷顾我,知道我对小米稀饭煮黄豆情有独钟,特意调我来山西生活!四十年了,我每天都能补足儿时的渴望:小米稀饭必须加上一把黄豆!这成了我的八宝粥。

随着条件变换,我对八宝粥的概念也随时变换。随时加上一把枸杞子,一把莲子,一把花生,一把红枣等等。愚人一生不高的嘴馋要求可以自由改变随时满足!

如今古稀之年,在每天每顿越嚼越香的同时,还一直闪现着木勺舀不住豆子的着急和母亲递给我小木碗里全是豆子的喜悦画面!

初稿于己亥年母亲节

【作者简介】:赵福英,笔名蓉花开,河南林州市河顺镇西景地村人,结婚后到了山西,先后在报纸上,平台上都见过文章,为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一定的思想作用。七十年代在县委宣传部培训过,是模范通讯员,县委书记秦志华曾在棉花地里握住我的脏手说:“好好干,好好干!”河南日报社给我寄过文件,得过奖,一生以此为荣!
(0)

相关推荐

  • 【13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张秋菊作品

    享娘的"福"去 张秋菊(河南) 因为一个梦,我在凌晨五点惊醒. 梦里是老家的庭院,父亲病危,我一人跪在大门口祈愿:老天爷保佑,菩萨保佑--"天增岁月人增寿",父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又到一年惊蛰时/史晓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一到,季节又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天地万物一切都热闹爽朗起来:尤其是农民,自惊蛰之日起就没有几天清闲的日子了. 从远古到今朝,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赶往春 ...

  • 小时候的味道

    玉米粥煮开了再熬一会味才好, 小鱼合饼靠近锅底的一侧最好吃,老母鸡汤与手擀面绝配,刚出锅的馒头是最香的,我一口气吃过八个--某吃货秘籍 记忆中,每当初夏的风吹过南岗,麦穗由青泛黄.母亲会在看地回来前揪 ...

  • 打稀饭成浆糊,做菜切手指,我的做饭糗事

    打稀饭成浆糊,做菜切着手指,我的做饭糗事 文/孙新合 没有丝毫的自诩,作为男人,起码在我的家族里,论起厨艺,目前只有我是被公认的. 谈不上技术精湛,但是能拿得出手.不管是炒菜,还是面点.来北京工作多年 ...

  • 那年月的“霉豆”

    家里的餐桌上常常摆有几瓶贵州产的风味豆豉"老干妈",儿子.儿媳妇他们喜欢吃,煮面条.喝稀饭都要放上一点,说是做调料.八0后的年轻人,口味比较挑剔,他们的这一嗜好让我感到有点意外.这 ...

  • 回忆我的劳模父亲赵芙蓉【赵福英】

    我的父亲赵芙蓉是解放初期的党员干部,是小队队长.为了省时省力省钱,他一人跑遍东西南北!特别是每月的庙会上他几乎每会必到,一步跨两米货比五家!采购员的他"一手遮天"!四清运动来临,他 ...

  • 春妮的婚姻【赵福英】

    古稀之年,闲时频多,经常回忆起十几年前的一次遇见:   有一天,我走着走着,走到了法院大门口,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周边五六个人听得全神贯注,有的还发出埋怨声:唉呀,你真是的- ...

  • 关凌生下儿子,取名为姬关枪,更是融合了父亲与母亲的爱

    关凌是谁,主持人.演员.导演? 统统都是她,过去还是童星,只不过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了. 1982年出生的关凌,11岁出演<我爱我家>,在剧中饰演"贾圆圆".要知道,这可是 ...

  • 医院归来……【赵福英】

    前几日,我在妇二科小住了半月.妇二科可真是名副其实!两个科室,患者全是女的不说,从护士到医生,看不见一枚男丁! 我对她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和她们相比,同为女性,我们这些一生只求安逸的家属们简直是一辈子白 ...

  • 黑墙新顶【赵福英】

    我二姨家是河顺乡官庄村,因为离我家近,我去二姨家要比去大姨家多. 二姨家南屋是个平房,墙壁黑乎乎的,墙上还坑坑洼洼的不平,很难看!房顶的梁,檩,椽子等却是新的,看上去极不协调! 我就问二姨是咋回事? ...

  • (第1619期)我的姥姥【赵福英】

    青少年时期,虽说没有现在富裕,可是勤俭节约的父母能让我们吃饱穿暖,四季周全,我们感觉挺幸福挺美满.      可每逢我们姐弟四人在母亲面前一提姥姥,母亲总是特别伤心,没有言语就抽泣不止泪如泉涌!为此, ...

  • 小区见闻【赵福英】

    "我的!""我的!""我先看见的!""我先捡起的!" 一高一低两个中老年妇女为了一个大包袱边骂边夺,越夺越来劲,谁也舍不 ...

  • 【40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赵晓英作品

    母亲的干粮 赵晓英(山西) "干粮",一个好俗套的名词,可是在那漫长的过往中,它却是正餐之外人人每天都需要以之补充基本营养的副食,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我家穷,在农村,没油少 ...

  • 儿子赵占英21岁牺牲,母亲20年后才去到墓前,一句话引人泪目

    原创紫陌读书2021-04-03 10:05:00 2004年,一张古稀老人扶着冰凉石碑,仰天哀泣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关注.照片中的老人将满头的银发,包在绿色的方巾里,将脸上的褶皱称得清晰:单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