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投资三原色:VC/PE的红、黑、绿

导读
THECAPITAL

红:具有ESG责任投资的理念

黑:碳中和风口的细分赛道的选择和投资逻辑

绿:具有绿色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的体系和布局

本文共3697字,约5.2分钟
文 | 融中财经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

春江水暖鸭先知,跟国家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本首先开始发力,作为行业发展最为敏感的资本,碳中和概念成为股权投资领域一时炙手可热的风口。 在这股浪潮中,自然会催生新的商业形态和技术创新。

随着碳中和元年的到来,市场预测,一批新的投资机会正在酝酿生成。“碳中和目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产业机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机构可以从能源替代、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掘投资机会。”充换电网络、网约车出行平台、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电池资产管理、电池梯次利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资机遇。

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市场化资本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股权投资就是最有力的代表。一级市场头部GP们开始积极行动,高瓴首先行动起来,高举碳中和大旗,从基金募资和投资方向进行聚焦布局。

在3月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表示,在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上,市场化的PE/VC机构大有可为。

绿色转型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绿色股权投资正当其时。张磊认为,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资机遇。

3月21日,上市公司协鑫能科发布公告称,拟和中金资本合作发起设立一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首期规模约40亿元。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国内部分VC/PE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早已深耕许久,ESG和绿色投资理念也成为股权投资行业日渐重视的一种新兴投资模式。这给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对于绿色股权投资的探索又增加了一把火。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碳中和在为环保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传统行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为中间环节和下游能源消费创造出新格局,如有色金属行业的新能源金属,化工行业的新能源材料,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都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这个赛道的投资逻辑在成为国家战略之后的布局重点?哪些行业是vc和pe的最爱?会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对于国内VC/PE而言,绿色投资的投资理念到投资体系的如何完整搭建?

为此,本刊采访了11家投资机构,其中有一直在新能源环保领域深耕的青域基金等,也有责任驱使投资此赛道的诸如高瓴、盛世投资等,作为碳中和投资领域的先行者,他们思考着,行动着。

北创绿色合伙人、风控负责人赵志强: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能力。我们关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同时积极与基石投资人等产业和研究机构构建产业创新和技术研究平台,与碳减排等新兴领域、新兴环保业态共同成长。我们逐渐开发和完善ESG相应的监测、评价和完善体系,赋能投资组合,助力基金和投资组合的长期可持续,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北汽产投董事总经理贾广宏:未来,新能源汽车、交通、能源将协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成为能源革命和出行革命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围绕智慧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必然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我们不仅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绿色投资这波浪潮,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在战术上,更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中国本土特色的ESG体系,并融入募投管退各个环节。

红杉资本中国创始人沈南鹏:通过创新手段应对时代命题,一直是红杉中国的追求和基因。碳中和即当下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关键命题。过去16年,红杉持续推动碳中和创新技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价值重构,支持了一大批创业企业快速壮大,但这还远远不够。因此,红杉联手远景设立碳中和基金,共同探索更常态化、系统化的低碳创新应用方案。未来,远景与红杉将优势协同,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培育创新生态,加快形成碳中和技术和产业链,推动全球零碳转型。

高瓴合伙人李良:对企业来说,低碳转型是打破发展惯性、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更是主动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我们希望,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高瓴投资支持的企业能给拥抱变化,率先行动起来,着手推进自身的“碳中和”规划。化挑战为先机,视转型为机遇,加速推进运营环节的低碳转型。

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从资金端,政府应积极鼓励大量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领域和企业。从配套激励上,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备案绿色通道、绩效评价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榜样的力量可以带动更多机构行动起来,股权投资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头部机构积极践行ESG与绿色投资理念,这给众多行业机构起到了表率作用,通过交流和分享ESG投资与绿色投资的相关经验,相信最终能够形成既能对标国际市场又符合中国国情的ESG投资框架与评价标准。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绿动资本董事长兼CEO白波:我们坚信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绿色投资也必然大有可为。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践行者,长期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一直存在某些偏见,认为绿色不是一门好生意。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专业化团队,集聚一些有责任的LP,投资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牵手一批有着共同理念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绿色投资生态圈,通过投资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助力。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我们在碳中和相关投资中着眼于碳减排边际成本最优的技术和资产。随着碳达峰减排政策的深入博弈和配套资源的到位,产业政策制订者最终会选择一个全社会成本最低的碳减排路径。作为先导性的行业风投机构,在碳定价(or碳市场)短周期内仍无法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覆盖时,青域基金将综合以下三方面的产业要素进行投资布局:一是技术减排潜力和产业碳排放最佳实践;二是减排成本构成和趋势;三是减排技术之间相互影响。

盛世投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合伙人姜燕:对于LP、GP以及被投企业而言,践行ESG理念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合规运营,还能够创造积极的经济、环境与社会价值。投资机构通过积极践行ESG理念,一方面强化了公司治理与运营管理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投资全流程中融入ESG因素,有助于识别和评估被投基金与项目的潜在ESG风险,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在投后管理阶段,通过ESG赋能和提升ESG表现,有助于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退出估值与流动性,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保障投资人的收益与回报,同时,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榆煤基金:碳中和孕育的投资机会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但是从碳排放占比角度来讲,最为迫切的是在能源、化工等领域,最终目的是迅速降低这些领域的碳排放或者寻找替代方式降低传统产能,实现路径却有许多,包括装备升级、工艺改造、环保设备、新型原材料、新型添加剂等等,本质来说都是增长机遇,也是投资机会。

中金资本管理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佟重:碳中和是一项时间跨度极长、投资金额巨大的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中和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推动碳中和转型难度大,但也有望成为潜在碳中和革命的受益者。这场革命会对行业、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产生较大中长期影响。我们判断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在产业和地域层面带来如下几大趋势:能源变“轻”、金融变“重”、商品“再生”、科技“助力”、区域“重塑”、消费“低碳”等等。如果应对成功,中国也将成功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且进一步发挥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占得一席之地。

中科创星投资部执行董事、能源组负责人张萌:碳中和这一概念的背后有三个核心:一是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能源利用要兼顾环境和效率;二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能源基础设施,还涉及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三是提高能源安全冗余,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碳中和也是一种政策宣示,意味着中国在努力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满足本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开始兼顾引领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