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他在,曹魏的江山司马懿是夺不走的

公元263年,曹魏把蜀汉灭了之后,准备要并吞孙吴时,突然被司马炎窜位,曹魏也因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实际上这件事可以避免,曹植还在世时就预料到司马家总有一天会抢夺江山,因此向魏明帝曹睿上书,反对重用异姓士族,没想到对方却说了3个字“敬听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 洛神赋 》、《 白马篇 》《 七哀诗 》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也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除了才华洋溢外,还有独到的政治才能,226年他做了一篇《辅臣论》,点评朝中八位大臣,竟把司马懿排在最后,并特别驻记“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这让人不明白是特别重视,还是别有居心。

之后司马懿辅佐曹睿时,势力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排除曹氏宗族的权力和人马,虽然司马懿表面上表现出兢兢业业,勤勉负责的态度,又刻意隐藏自己的野心和权力欲,纵使得曹睿都很相信他,曹植早就发现司马懿窜位的想法。

231年,曹植写《陈审举表》上书魏明帝曹睿,批评“亲异姓,远公族”的用人方式,还以“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典故,告知对方异姓不可靠,希望曹睿可多用皇族同宗,让他们藩屏王室,防止异姓专权和士族势力做大,借此维护曹魏江山。

此外,曹植还引用《左传》中的这句话“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虽然没有点名辅政大臣司马懿,却明确指出军政大事不该让外人介入,也间接表达对司马懿的不信任,但这样的说法,曹睿却说:“敬听之”,不但没有采纳,反而临终前学曹丕一样,把当成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导致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司马家夺走。

此事突显出曹植在政治远见,如果他真的成功阻止异性士族崛起,进而保护曹魏江山,那么统一天下的国家就不会是晋,而是魏。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