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8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这一条字数比较多,一共讲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太阳、少阳、阳明,这是三种阳性疾病;太阴、少阴、厥阴,这是三种阴性疾病。一开始说的“二阳并病”,就是指两种阳性疾病一起出现了,具体是哪两种呢?我们接着往下看。体表的太阳层次刚得病的时候,大夫使用了发汗的方法,但是汗出的不彻底,没有把太阳病表证完全去除,邪气由体表深入到体内,影响了阳明,也就是“转属阳明”,到这里可以确定“二阳并病”是太阳、阳明一起出现问题了。因为有阳明病了,所以病家的表现变成了不怕冷、汗出多的情况。此时因为是二阳并病,也就是说太阳病还没彻底痊愈,所以不能使用阳明病攻下的方法,使用的话就是逆治,应该采用微微发汗的方法。治疗的话,因为出现阳明的热象了,所以采用桂枝加石膏汤比较合适。

原文的“二阳并病”是个总结性的话,应该放在“续自微汗出,不恶寒”的后面,说明整体情况,正常语序为“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此为二阳并病,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

第二种情况是说“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之后,病人表现为“面色缘缘正赤”,也就是太阳病发汗以后,病人依然是太阳病的表现,但是出现了面色微微发红的情况,这跟前面23条的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是一致的,那里说的是“面色反有热色”,这里说的是“面色缘缘正赤”,完全是一个含义的,出现这个面色微红的原因是“阳气怫郁在表”,也就是体表有瘀滞,正气、津液不能外达,也就是23条所说的“以其不能得小汗出”,治疗上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微微发汗就好了,或者是使用熏蒸的方法使其出汗即可。

第三种情况:也是在“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之后,病家表现出了烦躁不安、一点汗都没有、四肢或者身上疼痛、胸闷憋气、只能坐着或站着、不能平躺,同时病家还是有太阳病的那些表现,也就是脉浮、发热、怕冷、头疼等等,所有的脉证综合一起,这就是38条的大青龙汤证啊。所以原文才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汗不汗”——应该出汗而没有出汗,治疗的方法是“更发汗则愈”——再次让病家出汗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提到的“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是指大青龙汤证阳气闭塞非常严重,是个重证,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那种轻证,不能仅仅说是阳气怫郁了。

另外最后的“脉涩”,胡老指出古今所有的解释都说是滞涩不通,但是涩脉都是主虚证,也就是气血不足的,是不能使用大青龙汤这种发汗重剂的,“脉涩”应该是“脉浮”更合适。我认为胡老的解释有些牵强,前面39条也是论述大青龙汤,那里的脉象就是“脉浮缓”,缓更接近于“濡”,也就是脉象有力但黏腻不爽,这可以存在滞涩不通的感觉的。

本条论述了三种情况,都是在“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以后出现的,因为病家体质不同,所以有这么三种转归。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桂枝汤类方(1)——表郁轻证

    读伤寒论,总感觉智商不在线 啥?桂枝汤类方就搞晕了 太阳病表郁轻证多为阳气渐愈,但不足以祛邪外出,且被困于肌表①太阳病日久,阳气与表邪相争--桂枝麻黄各半汤②太阳病大汗后,表邪仍在--桂枝二麻黄一汤③ ...

  • 四十二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本条表面上与12条重复,细看是对12条的简言,相互说明桂枝汤的脉证. 太阳病外症未解,见头项疼痛.发热恶寒."脉浮弱"是 ...

  • 【连载】《伤寒论》解读44

    导语 今天继续来逐条解读<伤寒论>,小编也不知道能连载多长时间,希望能善始善终吧,历史文章列表如下: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本条垂法示戒,让人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