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国人,我们有信仰吗?信仰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有信仰吗?这恐怕是很多人都困惑过的问题,我也同样。一直以来,很想借这个话题梳理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但自感知识结构浅微,迟迟梳理不出头绪。可是这个问题的的确确一直在心头萦绕着,所以我总是乐于把自己放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浸润,期待能够找到一点缘由。
纵观全球,似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地方,人们的信仰也是成熟稳定的。基督教文化成为欧美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堂无处不在,社区里面有,学校里面也有,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教堂。
教堂是心灵安顿的休憩地,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女,教徒彼此之间是兄弟姐妹。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着实佩服,也打心眼里面羡慕。这些举措反映出一个国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视。
基督教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是我亲眼看到的比较多的景况。佛教在中国已经是三大主要文化流派之一,所以在此不做多论。说这些主要是想表达,那些关于对中国信仰问题的困惑从这些现象上来看,多少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我们有信仰吗?信仰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要有信仰,换句话说就是信仰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
爱因斯坦在其文章“宗教与科学”中说:人类所思所做的一切都关系到满足深切的需要和减轻苦痛。情感和渴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将人引到最广义的宗教思想和信仰需求的是各种各样的情感。
原始宗教是以恐惧情感为基础产生的对虚幻之物表现出讨好和崇拜的宗教。
而文明民族的宗教以道德为基础。
爱因斯坦认为更高级别的宗教经验叫宇宙宗教情感。
即相信大自然和思维世界有着令人惊异的崇高秩序,把宇宙当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体验。
宇宙宗教情感不给出上帝的观念,也不提出神学,这种情感通过艺术和科学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我看到爱因斯坦这篇文章时,真是很开心,似乎全身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力量。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游历多年,没想到一直萦绕心里面的关于我们是否有信仰的问题就在这样一个转弯处找到了。
是的,我们当然是有信仰的。当我们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时,爱因斯坦的话便犹如明灯一般照亮着内心世界。基督教等伟大的宗教给世界上很多很多群体带来巨大益处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在学习并且感恩的同时大可不必自寻失落。作为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华文明,在历经沧桑之后得以一脉相承到今天,其背后原因恰恰就是因为
我们早就突破原始宗教信仰,
达到道德宗教信仰和宇宙宗教信仰的阶段。
爱因斯坦说:信仰就是那种使我们历经风雨飘摇仍能生生不息数千载的道德传统。一直以来,我们没有用与国际接轨的明确的宗教信仰等名词,但事实上我们有着踏踏实实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历经风雨飘摇仍能生生不息的道德传统。长久以来,它如同神一般保护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请允许我把它称作中国式信仰。而这个中国式信仰体系就是我们的儒释道文化。
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贤为代表,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教义蓝本。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有条件或者没条件读书,我们从小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定格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做服务的人格理想当中。我们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这些实际上就是儒家的《圣经》。
当我们在儒家的文化体系里面因各种原因而不能承受之时,我们还有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先贤们给我们开辟好的另一番足以安顿心灵的天地。
《道德经》、《庄子》、《列子》等教义和儒家经典相辅相成,成为代代有理想的中华儿女心灵得以安顿的保护伞。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这个保护伞更加健全完善。当我们在生死问题上非要一探究竟时,佛家文化又给我们打开又一扇门。在佛教世界里面,我们看到生命的真相,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并超越生死。
难怪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对东方文化充满了信心!因为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主要阵地,已经形成了足以让每个生命得以安顿的土壤。这种土壤就是我们的儒释道文化体系。
当然还不止儒释道,还有法家、墨家等等。它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如广阔的天空可以遨游,如深邃的海洋可以探索。无论什么类型的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精神园地。所以,它一定是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中国式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