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偶记
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听着徐徐的乐曲,泼墨挥毫一番是我最大的享受。当然,享受之余也做着一个与众书友相同的梦:有朝一日能写出流传千古,并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平静的心,也时时被这一梦想激起美丽的涟漪,并为之努力着、拼搏着!要实现这一梦想,依本人愚见,至少应在“精、博、融、恒”上下工夫。
一、精
俗话说:“不怕百样能,就怕一门精。”真、行、草你精哪一体?又擅长哪一家?习字之初,你是否从一个字、一本帖和一个书家学起呢?你是否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没坐几天冷板凳呢?你是合格的“书奴”吗?“书奴”从字面上理解当然是贬义词,可从另一个方面想:“书奴”一定能够把经典临摹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否则就妄称“书奴”!因此,“书奴”这一称号应是初入门者的桂冠,也是对初入门者得到“第一粒米”的表彰,更是对初入门者所付出辛苦劳动的一种肯定。不是常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么?
二、博
常言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只局限于一家一帖,到头来充其量只能算捡到了“一粒米”,根本无法解决“温饱”。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是达到博的不二法门。在固守一家的基础上,再旁涉其他经典,然后有重点地突破。穷经皓首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不可为。因为人的精力有限,遍临所有名家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尽量多选择那些举世公认的经典,让有限的精力产出尽可能高的效益。应达到写出“杂烩”作品的能力,即在一副作品中多体并存,甚至出现多体“争霸”的局面。“杂烩”书作虽然离真正的作品有距离,但这说明你在进步,因为“锅中”不是最初的“一粒米”了,所以“杂烩”就“杂烩”,毕竟五味俱全!
三、融
融,是一个阵痛的阶段,也是一个吹尽黄沙始见金的阶段,更是一个化蝶的阶段。融,是建立在精博基础之上的,没有大量精到的临摹和博大厚重的文化积淀,要想“成一家之言”那只能是幻想而已!在对诸家呕心沥血、心摹手追的过程中,忽然一日毛塞顿开,写出了有别与经典和他人的“四不象”作品。这时的作品在别人看来也许是“非驴非马”,背经离道,可他毕竟是在你阵痛之后出生的、属于你自己的、而又区别与他人的“孩子”。他让你高兴,更让你痛苦、困惑和彷徨,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成长痛苦”。有道是:“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四、恒
“人贵有志,志贵有恒”。既然生出了自己的“孩子”,那就应悉心照顾,让其茁壮成长,成功就在坚持之中。历史上被别人讥评为“刷字”、“死蛇挂树”、“石压蛤蟆”和“叉脚田舍汉”等经典,不是一样流传至今么?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可能是众口一词,褒贬本身就是对艺术的最好肯定。没有必要向别人解释和争论什么,择其益者而从之,其无益者而弃之。相信旦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抬头看路,奋力“拉车”。相信成功总在风雨后,没有那个书家能随随便便成功!
此文发表在2008年5月28日的《书法导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