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

初始之心,却在旅途转弯。奔着卢浮宫作品展而去,归来的路途却始终忘不了那些古朴的玉器带给我的心动。没缘由的喜欢那些几千年前的古物,件件玉器都以其独特的色美、质美、形美亦或雕琢美向我倾诉着来自千年前的古音、故事。

尤其喜欢国博那淡淡灯光下古玉的色泽,我虽是个门外汉,但真心喜欢那“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古朴美,真乃“温润如玉”是也。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采,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采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窃以为观玉的同时就是观心的过程,从玉的种种美中触动内心最原始的情感,观照内心,亦如玉经历雕琢后成“器”的过程,或许人认清自己的本心远比玉被琢为玉器更难。

色 美

国博展品有各个朝代的玉器,但是它们的颜色基本都呈白或淡淡的绿色,各式各样的玉佩、如意或是小玉雕,都带有一种温而润、坚而韧的莹泽。审美大抵就该是这样,触发心底最真实的赞叹,毫无功利的纯粹心最为可贵。那淡淡的色泽里透出一种古朴的美,那份不喧闹的低调,在这浮躁的尘世太缺。我期许自己的内心也有这样的一份沉稳,不为浮华所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质 美

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原本就是块石头,只因其质地与色泽较普通石头美一些,以许慎之言,以玉比人,五德具备乃完人。我却更喜欢玉来自于石头的那份质朴,我们不需用观玉的有色之眼看待这一件件玉器,只需以本真的自我观照本真的玉,想必就能达到观石的境界。用赤裸裸的本我换取赤裸裸的石头的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石玉关系

讲到这里,我想给玉起个可爱的名字——温柔的石头,柔石即玉,将原本坚硬的石头通过技师的妙手打磨为温润的玉器,“玉不琢,不成器”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仿佛也象征人从出生时冥顽不灵的一颗石头,逐渐成长,被时光打磨为一块圆润的玉。

由石玉之间的关系,忽想起《红楼梦》里的四块“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和甄宝玉。整个红楼梦影,即是贾宝玉这块“通灵宝玉”由“石到玉再到石”的过程,亦是整个家族由金玉满堂到家无担石的过程。

贾宝玉本就是假玉一枚,他的本真原为一颗顽石,再怎么雕琢也只能做一颗真石,而真石在这里实际就是一种本真天然的状态。江山易改,“石”性难移。玉本就来自自然之石,终究要复归到自然中去。犹如那大观园里的诸花(尤黛玉之才貌冠绝群芳),无论曾经多么惹人怜爱,终将落得凋谢入土的下场。而妙玉亦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为玉,却无石之本真。至于似乎无关紧要的甄宝玉,亦不过是贾宝玉的“石兄”而已。又回归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是有还无。”整部红楼,不过讲述了终极价值观的消逝,余英时曾用这样一句话归纳了《红楼梦》的悲剧中心意义,“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中去。”想必写下这满篇“荒唐言”的曹雪芹所经历的种种辛酸,于“富贵地”“温柔乡”的虚幻跌入饥寒交迫的现实,不仅看到世人之真面目,也感受到人生的幻灭。终究悟得一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结  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故我们每个人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过于执着,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观玉,观心,如是而已。

牧心写于2013年12月3日

岁月不言,唯石能语。或许太多时候,无需在短期内得到一些定义或评价,时光会记得一切,也会抹去一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