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印作边款对汉画像的借鉴
汉画像石是墓室与阙、祠堂等建筑物上的雕刻装饰,其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色彩,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创作技巧与风格特色,从古至今一直被篆刻家所借鉴。以赵之谦为例,略谈其印作边款对汉画像的借鉴。
汉画像的雕刻技法一般分为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在打磨光平的石面上,用阴线刻画好图面后,图像轮廓线以外减地,使图像部分凸起)、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六种。赵之谦篆刻边款中使用的大多是减地平面线刻。《营造法式》称这种传统的雕刻技法为“减地平钑”。
赵之谦在“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的边款(图1)中,借鉴了“嵩山少室石阙汉画像之一”的“走马角抵戏形”图(图2)。“走马角抵戏形”画像石采用的是阴线刻法,画像石边饰极少,细部简单,画面简洁明快,物象主体突出。赵之谦创造性地把这块汉画像石与边款结合,他食而能化,又有创新。赵之谦的边款与原石造型、气息基本一致,保持其线条简练流畅,颇有汉代遗风。“走马角抵戏形”采用的是凹面线刻法,而赵之谦的边款采用的是减地平面线刻法,使画面立体感强,跃然于人眼前,同时与上下的文字款形成了鲜明的阴阳对比。细节处,赵之谦也做了相应的改变。首先,演员的脸部表现得更加细腻,五官、表情清晰可见。
其次,演员的手臂、马匹的四肢和马尾的线条更加舒展、自然。
最后,赵之谦对马匹身上的马具刻画得更加细致,缰绳、马鞍都一应俱全。赵之谦对细节的表现细致入微、动中寓静,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杂技演员倒立于奔驰的骏马上,进行一场技艺高超的马术表演。又如“绩溪胡澍荄父”、“同孟子四月二日生”两面印,印侧刻有“嵩山少室石阙汉画像龙”(图3),画面余白适中、构图疏密得当、格局严谨、均衡稳重、无杂乱局迫之感。
龙是四灵之一,汉画像石上常见龙的形象。汉代龙的形象,有过渡性质。一方面,有的龙的形象,使用战国时期的风格,除了头上有角、颔下有须、上下唇反卷之外,同一般的兽无多大区别(图4)。另一方面,有的龙身似蛇躯,有鳞甲、鸡爪、长尾,形如后代的龙(图5)。赵之谦边款中的龙则为以上两种龙的结合体,它有着虎头、蛇身、鳞甲、兽肢与长尾。大汉的雄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边款使用的减地平面线刻手法,在边款的边缘留有边框,经过少许残破处理,使印章整体显得古朴丰茂。
赵孟頫说过:“稍变古人面貌有我在也。”赵之谦的边款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更重要的是他从多方面汲取营养,在基本维持汉画像石原貌的基础上,加入篆刻的刀法与思想,这极大丰富了边款的内容,对边款艺术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树立了他在画像石入印章边款的典范。这是赵之谦的成功之路,更是后辈值得借鉴的学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