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谢应龙
谢应龙其实有两个,我们以甲乙做区分,乙谢应龙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他本是田家子,父母双亡,目不识丁,三十多岁还没娶上妻子,每天为了吃饱穿暖努力干活,能够有身新衣服在邻居面前炫耀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某天,乙去城里交公粮,在茶馆休息。一个相士对他看了好几眼,忽然走上前来拱手说:“我看你面相奇特,将来必定会有奇遇。往小了说也得做四五品官,为什么还不出外谋求富贵,尚在劳苦耕田?”
他回去后和亲戚朋友商量,大家凑趣逗他,连连说对,又夸大其词赞美一番。乙非常高兴,回家考虑出门远游。而他离开后,那些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乙辗转反侧一晚上,想到有个堂叔叫谢应龙,在京城是个小官,自己应该去投靠堂叔,谋求功名。第二天,他卖掉所有的东西,带着干粮进了京。他不知道堂叔甲谢应龙已经停职,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居住,家境萧条,除了妻子只有一个仆人,每天也是数米度日。
乙多方打听,总算找到堂叔家,甲皱眉对他说:“你来京城干什么?”乙回答说求功名。甲说:“谈何容易,小功名尚且需要花费钱财。如果你前几年来,我还可以给你想想办法,现在我自顾不暇,多你一口人吃饭都是问题,实在无法做你进身的阶梯。”
乙大失所望,涕泪交流,非常后悔误信相士说的话。堂婶对丈夫说:“我和你没有孩子,每天都很寂寞,他虽然和你岁数差不多,但是侄子辈,留下来看看,如果诚实质朴,当个继子也未尝不可!”
乙因此留在京城,做了一个闲人。堂叔也试着让他学习读书,几年过去,除了一口京话什么都没学会。之乎者也这几个字勉强认得。当官得功名的雄心化作死灰,想找个种地的营生,在京城里一时也没找到。
某一年,朝廷重新启用停职的官员,甲谢应龙被选中派往四川某地做巡检。带着妻子和乙去赴任,走到荆襄,甲谢应龙病故在途中。乙悲痛万分,一度也想投水自尽。老仆阻止他,然后对主母说:“老爷去世,我们三人就要沦落为乞丐。幸好这里没人,不如把老爷悄悄埋了,让侄子冒名做官,一年两载后积攒点盘缠,就告病回乡。”乙连连摇手说:“这怎么行?”老仆看主母没说话,似乎同意,就转头对乙说:“你死都不怕,冒名又能怎样?假如被识破,你可以一人承担,保全主母。如果不然,我们三人也是生不如死!”
乙思考了一下,认为能做一阵官,虽死无憾。就这样,他冒名上任,成了谢应龙。到任后,没有一个熟人,这样过了两年,积攒了一些银子,老仆和他商议告病辞官。这时候,此地新派来一个观察(官职名称),是甲谢应龙的好友。刚到任就找谢应龙进见,看到乙谢应龙后,观察大吃一惊,说:“你是谢应龙?”乙不敢抬头,只是叩头说是。观察让他先出去。
乙汗流浃背出去,飞跑去找堂婶和老仆。堂婶得知观察的名字,如释重负地说:“还好还好!”当晚带老仆去见观察。详细说了事情原委,观察目瞪口呆好一会儿,然后说:“赶快回去,这件事就当我不知道,以后我和尊侄要尽量避免见面。”
当时那里有个苗人部落经常抗税,上司派了官员调和,调和过后,使者借机敲诈土司,贪得无厌。于是,苗人决意叛乱,土司派人来州里报告说有人造反,想骗去一个官员杀掉,明誓起兵。观察并不知道,派乙前去。观察的本意是让乙去弄些钱财,然后告病还乡,把冒任的痕迹抹掉,自己也免日后受牵连。
乙来到四川后,和当地另一个部落的苗族女土司相好。当晚去和女土司告别,说要深入苗人腹地。女土司说:“你以为是美差,却不知道这是去送死。因为前面负责调停的官员贪得无厌,某部落已经决意谋反。幸好我已经知道。这样吧,你仍旧带人前去,发现不好就赶快撤回,他们必然追赶。我带本部落的人在半路埋伏,必把叛民一网打尽。这样非但无害,反而是大功一件。”
乙心里惴惴去往苗山腹地,果然发现情况不对,苗兵追赶他时中了埋伏,全军覆没,首领被擒。逐级上报后,乙谢应龙被皇帝接见。皇上问起当时的情形,乙得意忘形,手舞足蹈诉说当时的情形。侍卫大声喝止,皇上说:“一个巡检小官,能平定一处叛乱,不要苛求这些小节了!”然后赐给貂皮马褂,回到四川,升任知府。女土司扩大领地,管理叛乱苗部,观察使也升官。
几年后,乙谢应龙大富,堂婶和老仆去世,即使有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敢提他的真假。最后得以善终。这是乾隆年间发生的事。虽然乙侥幸得到富贵,但这种事情是非常凑巧的,想效仿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咫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