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街头,学生的呐喊,成为一种寻呼:志同道合者们,团结起来,行动起来!高举的旗帜,成为一种号召:向着胜利,勇敢冲锋,虽九死而不悔。
        从那时起,青春,自然与爱国、正义、血性、奋斗紧密联系起来。
         也可以反过来说:一切真爱国、求正义、有血性、敢奋斗的人,都会青春常在。
        这意味着,以青春之名,就要向着固定目标,矢志不移。90多年前,一群热血青年之所以气壮山河般迎着刀锋前进,是因为胸怀国之大者,凡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信誉的行为,就要大力拥护、支持,凡是有损国家利益、信誉的举动,必须坚决给予抵制;凡是符合符合国家利益的正确决策,就要无条件、无杂音地执行,凡是与国家利益背离或歪曲的决策,必须坚决指正。
        这份情怀,到现在仍然具有非凡的意义。特别对于遭受侵犯和雅芝却誓死捍卫荣誉、维护权威的紫竹群体,意义更加非凡。
        这意味着,以青春之名,就要保持一股干劲儿,心往光明,斗争不息。人在路途,可能有许多错过,只是花谢了会开,茶淡了可浓,时机过去了,只能“白首对苍山,空悲切”。毕竟,不付出、不奋斗、不奉献、不追求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渐行渐远;没痕迹、没激情、没追忆、没念想的人生定然只剩下叹息。
        路还遥远,未来可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意味着,以青春之名,检验的是心境,考验的是心力。青春,不限于明眸善睐、粉面桃花,不限于身躯健美、曲线婀娜,而在于活力四射,乐观豁达,逆风飞扬。如此,即便不惑、耄耋,仍是最初的少年;反之,就算豆蔻年华,也未老先衰,毫无青春气息,正如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时这样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此,以青春之名,向五四先辈敬礼!向牺牲的戍边烈士敬礼!向倒在扶贫路上的英雄敬礼!向维护权威英年早逝的马华山马哥敬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