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前阵子看到一个网络热词,叫做「普通却自信」。

说实话,当我发现这是一个贬义词的时候,我是很困惑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普通却自信」,实在是一种相当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相当高的赞誉了。

当然,后面我去翻了一下出处,才知道来龙去脉。

不过,这里我不想提男女对立,不想讲「财富密码」,也不想参与口诛笔伐 —— 这些其他人反反复复都讲过了,不需要我来讲。

我想完全抛开这个词的所有语境,单单从它的字面本身出发,聊一聊「普通却自信」这件事。

为什么说这个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呢?

因为,它完美地规避了人最常见的两种认知偏差:积极偏差,以及消极偏差。

先讲积极偏差。

1978年,心理学家 Matlin 和 Stang 首次提出了这种效应。他们发现:当我们跟别人交流跟回忆往事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对真实的经历进行粉饰,亦即关注那些更正面、更美好的事物,忽略那些负面、不够美好的事物。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过去5年里,你生活和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像升职,加薪,买房,成功跳槽,生了孩子……这些生命里的亮点和高峰时刻?

正常情况下都是如此,很少有人第一反应会想起那些失败、沮丧、焦虑的画面,因为那样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憧憬。

后续很多研究都支持了这一点。比如: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所拥有事物的价值,更加频繁地传递好消息而非坏消息。(Dember & Penwell, 1980)

对 10 种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进行分析,发现,在所有语言中,表达正面感受的词汇远远高于负面感受。(Dodds et al., 2015)

……

非常有趣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效应会变得更加显著。(Reed & Carstensen, 2012)

所以,如果大家平时听过自己的长辈回忆往事,会发现,哪怕他们经历的往事很艰苦,但在他们讲来,也是充满感慨、温情的。因为大脑会下意识地对过往的经历加上一层滤镜,把它们往正面的方向去解释。

因此,为什么说时间能够抚平一切伤痕?这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事件的情绪反应会慢慢变淡,我们会淡忘掉它的具体细节。而由于积极偏差的存在,我们又会倾向于把它往正面的方向去解释,从而让自己从往事里面「走出来」。

这种现象,在国外有一个俗语,叫做「玫瑰色的眼镜」,指的就是把过往经历朝着正面的方向解释的倾向。

同样,积极偏差也有一个很可爱的别称,叫做「波丽安娜效应」(Pollyanna Principle)。它是以一部儿童小说《少女安娜》中主角的名字命名的。这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

那么,为什么人会有积极偏差?

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是:人需要不断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从中获得继续存在下去的力量。

我们知道,记忆可以大体分成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而长时记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分成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又叫做自传体记忆)。

语义记忆,指的是对句子、概念等信息的记忆;而自传体记忆呢,指的是对「我做过什么事情」的记忆 —— 它是以情境的形式储存和「回放」的。

我们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自传体记忆。

也就是说:我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我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以上这些,心理学上叫做一个人的「自我图式」。而自我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个人的自传体记忆。

所以,更加正面的自传体记忆,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正面的自我图式,从而,让你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我是优秀的」「我是值得存在的」。

心理学把这种更加正面的自我图式,叫做「高自尊状态」。它会带来很多正面效果。比如:对生活充满热情,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更加不容易被挑战打垮……诸如此类。

暂且总结一下:积极偏差会带来更正面的自传体记忆,形成更正面的自我图式,从而帮助我们提高自尊。

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我们生存的一个重要本能。

那么,问题来了:积极偏差这么重要、有用,为什么我们还说它是一项「偏差」呢?为什么我们要规避它呢?

因为,积极偏差的实质,是对中性的事物进行正向解释,它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粉饰和美化。

所以,它所带来的的自我图式,往往是失真的,片面的。

这就会导致一种什么结果呢?我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特质,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有能力,也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出色。

这就叫做「自我优越偏差」。比如: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友善程度、公正性、领导力和亲和力优于平均水平。(Alicke & Govorum, 2005)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比一般人好。(Svenson, 1981)

个人总会倾向于认为,他在各方面的特质都要优于一般人。

……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前两个例子明显不合逻辑,第三个例子也很难发生。我们假设把人类的知识领域设为100%,一个人能够在1-2%的领域做到精通,在10%的领域里做到优于一般人,就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其余90%的领域,也就是正常人水平而已,甚至不如普通人。

比如: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好像什么都懂,那是因为我只写我懂的东西,从来不写我不懂的东西。所以你只能看见我比较擅长的10%,看不见我不擅长的90%。

可能有朋友会问: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果更高,难道不是很容易在各方面都超越常人吗?

当然不是。智力只是一个生理特征,它只能决定你掌握一项技能的速度。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智力再高,速度再快,你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知识和技能的各个领域。像人类历史上的通才如达芬奇、罗素、司马贺,也只不过这么寥寥几位而已。

再者,哪怕是智力,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不同模型。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例,他把智力分成了8个维度,包括语文、数理、空间、动觉、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在某几个维度出类拔萃就已经极其稀有了,理论上,不存在8个维度都非常出色的人。

所以,如果你无法清醒地认识自己,无法摆脱「自我优越偏差」,那就很容易落入「自以为是」的陷阱。

这一点,许多大科学家、学者也无法免俗。很多在某方面登峰造极的科学家,当评论他们专业范围之外的事物时,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十分幼稚,甚至还不如一名专业学生,而他们自己恍然未觉 —— 原因也是一样的。

这种「自以为是」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转变成什么呢?异质的高自尊。

一个人如果觉得「我很厉害」「我不能犯错」「我应该是完美的」,但是他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并不能100%确保这一点,就会造成认知失调。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认知失调呢?他就会倾向于从外界去筛选和获取「合适的信息」,来进一步支撑「我很厉害」的这个信念。

这就会造成什么结果呢?虚荣心,好胜心,以及对优越感的追求。

需要别人肯定、赞扬自己;需要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需要从气势上压过别人;需要从心理上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

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都是相似的:为了支撑「我很厉害」这个不恰当的信念。

好了,上面是积极偏差,那么什么是消极偏差呢?

简单来说,消极偏差是指:我们在处理跟自己相关的信息时,更加容易注意到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内容,并高估它们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等等。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个描述跟前面的「积极偏差」不是一模一样的吗?为什么我们既会有积极偏差,又会有消极偏差?

原因很简单:

消极偏差其实是依附于积极偏差而存在的。正是因为我们有积极偏差,当面对无法逃避的负面信息时,我们才产生出了消极偏差。

也就是说:我们会默认觉得,我们很完美,我们很厉害,一切事情都应当按照我们的意愿和期望去进行……这是积极偏差。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进行时,当我们发现一些事实、让我们自己感觉「啊,我好像也没有那么完美……」时 —— 大脑就会触发警报。

它会发现,事情好像跟我建立的心智模型不太吻合?

因此,它会对这些负面的信息,赋予更高的权重,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咀嚼、反刍,翻来覆去地想,以求从中找出「另一种解释」。

简而言之:积极偏差是针对整体框架的,而消极偏差是针对具体事件的。

所以才会出现我在 别低头,往前看 中提到的「自我沉浸」现象。为什么人总是容易沉浸在不愉快的经历中,反反复复地去回想?就是因为,大脑无法接受「我居然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这个事实,企图为它找出「它好像也不是那么糟」的解释。

这本质上是大脑对损失的厌恶,也是一种认知失调的自我调节方式。

消极偏差是一种非理性的偏差,在原始时代,它可以帮我们更加留意威胁,从而避开危险。但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所带来的基本都是负面结果。

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哪怕很多人赞扬你,只要有一个人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你总是很容易把它记住。

你可能在一天里面工作很顺利,但临近下班时,同事说了一句让你不快的话,于是你的情绪立刻受到影响。当家人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时,你可能会觉得「并不好」。

面对一项任务时,即使你成功的经历比失败的经历多,你还是更容易第一时间想起失败的经历,从而导致自己裹足不前、犹豫不决…………

实际上,对抑郁症患者的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的消极偏差往往会非常强大。他们总是更容易关注到更加细微的负面事件,引发不愉快的联想,并沉浸在其中,难以转移注意力,也难以摆脱这种联想。

另一方面,决策心理学也发现:当我们作出决策时,我们往往更容易被负面的经历所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发生偏差,作出更加保守的判断。

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消极偏差主导,我们很可能就会变得束手束脚,难以做出任何超越常规的尝试,也更容易感到压力、焦虑、烦恼……

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的:真正影响我们的,永远不是危险本身,而是我们对危险的恐惧。

恐惧就像影子,你停下来,你盯着它,它就会越发庞大;只有往前走,它才会变小,乃至于消失。

讲了这么多后,你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会说,「普通却自信」,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一方面,接受「我可能是普通的」这个事实,就意味着你克服了积极偏差。

积极心理学一直在讲的「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解」,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这一点。亦即做到:

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我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但放到整个人类社会里面,我也只是个普通人。人类社会是参差多态的,没有谁一定高人一等。

2)接纳自己的不足:正是因为我并不完美,因此我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其实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它们跟我的优点结合起来,才构成了现在的我。我要做的不是抛弃它们,而是跟它们一起慢慢变好。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去找到一个你想成为的人,确定一个你想达到的方向,在这条路径上不断前行。那么,那些不应留下的缺点,自然会慢慢被你纠正。其他的,其实也无所谓。

所以,我才在 如何改掉坏毛病? 中讲:如何改掉坏毛病?其实最核心的思路,并不是把它们改掉,而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把你对自我的标准和预期降低,接纳你身上的种种特质作为你的一部分,找到一个有价值的方向去不断努力。

当你把缺点建构成「缺点」时,你实际上就陷入了一种「过高的自我标准」跟「偏低的自我现实」的冲突里面。你的一切焦虑,痛苦,其实来源自哪里呢?就是来源于这种冲突。

把它们放下,往前走,才能走得更坚实。

另一方面,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你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自信。

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什么?并不是来源于「我很厉害,所以我一定能成功」这个思维,不是的,这样只会导致异质的高自尊。要么,你会低估困难和挑战;要么,你会落入追求虚荣和优越感的陷阱里。

真正的自信应该是源于成长思维:我是一个不断在成长的个体,我所面对的挑战可能很困难,但没关系,一切无法消灭我的事物,终归都会成为我的养分。失败了,我会收获经验;成功了,我会收获成长。

这才是对抗消极偏差的正确心态:正视它,削减它,接纳它,然后,消化它。

最后,简单提一下,如何才能培养这种更健康的心态,避免自己陷入过度的积极偏差和消极偏差呢?

1. 觉察,然后更清醒地看待自己

实际上,觉察到自己可能存在这两种认知偏差,就是克服它们的第一步。

当你能够想到「我并不需要做到那么完美」,以及「这个威胁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时,你就已经在调用理性进行分析,从而开始摆脱它们对你的影响了。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希望帮大家做到的第一步。

2. 降低对自己不必要的预期

我在 如何改掉坏毛病? 中讲到: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什么呢?在于过高的预期+预防焦点。

预期过高,你就会更加容易注意到自己的种种不足;采取预防焦点,就会把你的思考和行为变成主动加工,增加认知负荷,从而让你变得更加不敢去行动……

但这些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并没有一个外在的存在,在24小时盯着你,衡量着你,评价着你,要求你每时每刻、每一个言行都尽善尽美,毫无破绽。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甚至允许自己「犯蠢」,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

3. 用事实和数据思考,而非感受

前面讲过,当我们分析事物、作出判断时,我们要么会受到整体上积极偏差的影响,要么会受到具体实例上消极偏差的影响,从而很难作出不偏不倚的思考。

那么,有什么是不偏不倚,能够尽可能还原世界真实的呢?事实和数据。

因此,养成一个习惯,平时多积累事实、搜集数据,包括自己在复盘的时候,也多从事实和数据入手(比如:「我做了什么,这个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分析方式就比「这个行为好不好」要好很多)。

慢慢培养起这种思维习惯,就能最大化地克服这两种偏差的影响。

4. 想清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偏差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缺乏一个参考系。

所以,我们才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过度地自以为是;要么给自己设立一个过高的、不现实的标准,要求自己看齐。

因此,我一直强调:想清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未来5年、10年后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想在什么行业做到什么程度,是一个需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

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地帮你理清目标,帮你分清楚你跟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也能够帮你克服恐惧,提升勇气。

——  闲聊时刻  ——

1)这篇文章其实在一两个月前就构思了。不过留到现在才写,主要是因为我不想「蹭热点」。另外,这篇文章也不涉及任何对这个网络热词(现在可能已经不热了)及其语境的评论。这个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2)人最困难的,其实无非就是: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外界,并在这个基础上,鼓足勇气往前走。希望你、我,每一位朋友,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3)假期立的计划和目标都完成了吗?欢迎留下你的感想。: )

也可以读读这些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压力,怎么办?

这个习惯,正在阻碍你的学习

生活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0)

相关推荐

  • 错误的记忆可以被逆转,“记忆操控”真的存在?

    你对自己的记忆深信不疑吗? 在电影<记忆碎片>中,男主人公Leonard在遭遇袭击后,始终保留着妻子被杀遇害的记忆.为了给妻子报仇,他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找回记忆,找出凶手. 记忆碎片中Le ...

  • 了解低自尊 | 往期精选文章推荐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蒲易安 明天 编辑: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 ...

  • 原生家庭决定论,虚构你的童年毒记忆!

    原生家庭决定论,虚构你的童年毒记忆!

  • 做一个自带阳光的人

    ◆ ◆ ◆ 文丨碑林路人 人这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有些人只是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有些人却长长久久地陪伴了你许多年. 我们一路走着,一路回首.一路感叹着,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 ...

  • 名校长——做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名校长--做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记山东省郓城县南城中学谭金辉校长. "真诚.乐观.负责.谦逊.朴素--这是梁英老师带给我们的最美好的希望,划向天际,照亮远方."夜读陆海荣老师发来的 ...

  • 朗诵|做一个自带阳光的人

    ◆ ◆ ◆ 文丨碑林路人  诵丨马黎 人这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有些人只是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有些人却长长久久地陪伴了你许多年. 我们一路走着,一路回首.一路感叹着,这一生说长 ...

  • 立志 | 要做一个踏实复习的考研人

    一路陪伴 风雨兼程 研路·考研者 2019复试名单已出 今年的分数很高 大家可能已经被吓到了 学姐以前说过 没什么吓不吓人的 出现了越来越高的分 越来越多的神仙打架 这都很正常 神仙打架是趋势 只会一 ...

  • 导师说 35 | 以纯粹做设计,做一个写原创故事的人

    Chen Xinyi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M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同济大学 景观本科 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于英国谢菲尔德完成研究学业.英国景观师 ...

  • 我的晚安:做一个包容又开阔的人

    我的晚安:做一个包容又开阔的人

  • 设计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室,做一个生活有滋味的人

    有人说'中国人爱喝茶,茶里有中国人的滋味'其实一点儿也不假. 茶,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儒雅的化身,始终呈现出温和之美,而茶道的雅俗共赏,到了今天,更是深入国人骨髓. 芳艺菲-榆木茶台 你会发现喜欢喝茶 ...

  • 做一个懂得共情的人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如果你的付出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所有的喜欢都是心酸.当你全身心投入地去喜欢一个人,而他却对你毫不在乎,所有的喜欢最后都是一种心酸的痛.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只有做到共情的状态,才 ...

  • 余生,做一个温暖而锋利的人

    生而为人,务必善良,但要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礼节,也要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硬气. 无底线的善良 会养出恩将仇报的人 生活中有不少人会这样感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