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十分赚钱,靠合法收入甚至能成一方首富,为何娶妻难?
引
像刽子手的学徒一样嚣张。——法国谚语
说起刽子手这个职业,大家想必都会略有耳闻,也都知道是一个专门处决人犯的差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近代社会后,处决人犯的主要手段是枪毙,由法警或者宪兵执行,就是一份正常的职业和工作,并没有十分特殊的地方。
我们将历史画卷往前翻,进入封建社会探秘刽子手职业,就会发现这个职业非常不简单。如果我们拿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很多人会觉得古代的刽子手真是一份“好工作”,因为“钱多、事少、离家近”。
现在代社会“钱多”的职业,要么都在刑罚里写着,要么“累成狗,风险高”,要么“家里有矿或者权势熏天”……总之,普通人想赚些钱十分不易,如果一个男人赚钱能力超强,那么他几乎什么都不用愁了,起码娶个漂亮的老婆是比较容易。
当下普通人能月入过万都很不容易,普通人月入几万更是极少数人。如果在古代,普通人更是想都不敢想,但有一个职业却是例外,那就是刽子手。古时的刽子手,无论中外都是十分赚钱的职业。
中世纪的法国不给刽子手发工资,但是却给予他们一项特殊的权力——收税(刽子手可以派出学徒从所有的商贩、行人那里合法收税)。这是因为古代西方的文化里认为刽子手是替人类斩杀人间败类,活着的所有人应该心存感恩,给予他们报酬。
想想就会知道,这项权力能给刽子手们带来多少财富,这也是为什么法语里会有“像刽子手的学徒一样嚣张”的谚语。
根据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改编的民族歌剧《《檀香刑》》剧照
古代中国的刽子手收入也是十分可观,如果看过莫言先生的《檀香刑》,就会对其中的一个人物有印象,这个人就是刽子手赵老甲,他干了一辈子“杀人”的差事,金盆洗手后回到家乡,靠着合法收入一跃成为了当地首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刽子手这么赚钱,一定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人生赢家,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你可能真的想错了,古代的刽子手职业并不是一份“好工作”,守着“金山银山”却也过不上幸福的生活,甚至连讨个老婆都很困难。
钱好赚,事好办,良心难安
由于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古代刽子手的人生境遇也迥然不同。中世纪西方的刽子手是一个“肥差”,更是普通人实现财富逆袭的绝佳机会,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因为斩杀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而闻名中外的刽子手桑松为了得到这个职业,上下打点花了整整六千法郎(在十七世纪,这个数字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中国古代的刽子手却是普通人迫不得已才会去干的职业。
还有同样是赚取灰色收入,中外刽子手的手段也不相同,外国刽子手收取的是被害人家属的贿赂,这样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可以让犯人死得慢些,受的折磨多些,痛苦大些。中国刽子手收取的却是受刑人家属的钱,这样执行刑罚的时候,可以让犯人死得痛快些,少受罪。
但无论有多少差异,待遇超级优厚却是共同点。当上刽子手,钱好赚:合法没风险。差事也不难办:手起刀落,犯人毫无还手之力,但为什么说它并不是一份好职业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中国古代的刽子手。
1793年,法国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王后被送上断头台的情景,处决她的是桑松的儿子小桑松
经过查证,刽子手这个职业正式形成是在秦汉时期,秦朝的时候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是微薄的工资,秦时尊崇法家思想,依“法”治国,刽子手基本上没什么灰色收入,这份职业也没人稀罕。到了西汉,刽子手除了正常工资,开始有灰色收入,朝廷也默认了这个潜规则,毕竟那时候已经是“人治”为主了。
刽子手的黑钱越收越多(不给黑钱,刽子手会让犯人死得难看又痛苦),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所以到隋朝一度废止了这个职业,但一“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唐初的时候又重新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直到民国建立后逐渐消失。
刽子手到了清朝的时候,收入已经十分可观,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这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刽子手生前大量斩首犯人,必定有损阴德,所以提高了他们的补贴作为补偿,清末时处决一名犯人给予1块银元的补贴,加上其他收入,斩杀一名犯人差不多有4块银元的收入,而当时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花费才1块半,很少有超过两块的,这简直是发横财,古时刽子手中的顶级高手就是凌迟的执行者,要让犯人在千刀万剐后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影视剧斩立决剧照
虽然刽子手们不缺钱花,但是很多人却难以讨来老婆,长寿的人也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非常迷信,多少都相信鬼神,看重生死。刽子手是一个专门杀人的职业,古人认为有损阴德,会给人带来晦气,所以,很多正经人家是不会将女儿嫁给刽子手的。
朝廷虽然给以刽子手丰厚的物质报酬,却打压他们的社会地位,规定刽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样,属于贱民,被看做是绝对的下等人。
唐朝规定,家中有人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而刽子手的地位,很多时候连衙役都不如。
虽然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钱不是万能的,如果连尊严都没有,要那么多钱也没用,所以,古时愿意做刽子手的人并不多,做刽子手的人很多也是迫于生计,或者出于无奈,而普通人家也绝不愿意与刽子手成为亲家,正经姑娘也看不起刽子手。出于这样的原因,古时的刽子手绝大多数有钱也讨不来老婆,只能孤独到老,凄惨死去。
满清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刽子手。民国成立以来,邓海山就在长沙县(今长沙市)充当刽子手,历年以来,经手斩杀之盗犯,不下二、三百名。
退休之后想养老,因为无儿无女,就想去民国的养老机构——善堂,结果人家善堂因为嫌弃他是刽子手,给多少钱也不收。
所以说,人生两全其美,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普通人古时实现衣食无忧路径不多,相比“十年寒窗苦,考取功名”,做刽子手要容易得多,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满清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
人生不易,赚钱自古都难
汉语中的"刽子手"一词,也可以用来骂人,当作"残忍"或是"作恶多端"的意思,可见中国文化里对刽子手的痛恶,但刽子手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职业,很多人当了并不一定合格。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酷刑是很多的,每一项酷刑都有具体的要求,而要达到执行要求,除了需要勤学苦练,更是需要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这些技巧是具有相当技术含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凌迟。凌迟按照规定,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的,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却很少有刽子手能够做到,有史记载的也就明朝大太监刘瑾比较倒霉,碰上了一个顶级执行者,被活剐了三千多刀。
古代的杀人,绝对是百分之二百技术难度超高的职业,优秀选手也很少。古代最常见的砍头算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处斩”了,但如果想做好也没有那么容易。
1626年,法国一名被宣判有罪的犯人为了赎罪,毛遂自荐要当处决查莱斯伯爵的刽子手,结果这家伙砍了29刀才将伯爵砍死,我想伯爵死前是极度绝望的,心里对这个刽子手也是极度愤恨的。
砍头是一项技术活,生手或外行根本不能顺利地把人头砍下来,人的脖子虽然较细,其中有脊椎骨,普通的犯人在受刑时会害怕,脖子会缩起来,脖子上的关节会挤在一团,找颈椎上的关节点就会很难,通常都会给犯人一大碗酒,不让他害怕,这样会好砍一些,对于犯人孔武有力之辈或身怀绝技之人,要砍掉他们的头更不容易,所以砍头对于技艺的要求很高,刽子手苦练技术,如果犯人家里送了钱不想受苦,如果你送足够多的钱,他们一刀下去,痛快了结,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如果没有送钱,可能一刀下去之后会折腾很久才死,相当的痛苦。
如果刽子手想收取灰色收入,那就更要掌握好技术,古时人们都不希望“死无全尸”,即使被处斩,也希望收尸时能全身下葬,所以家属希望刽子手下手的时候不要太狠,最好头部和身体不要彻底砍断,这样家属来收殓遗体的时候就可以请人把尸体给缝合,能够完整下葬。
刽子手如果技术不到位,是无法完成家属的要求,自然也就难以拿到黑钱。拿不到钱还是小事,引起怨愤才是大事,在这种时候,杀人不仅仅是关乎技巧高低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人品、道德的高度了,名誉受损后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了。
在古代,刽子手这个职业也是有行业壁垒的,一般人还真当不上。高难度刑罚的刽子手都是家族产业,子承父业(刽子手虽然不好讨老婆,但是顶级的还是不愁娶妻)代代相传。一般刑罚的刽子手也是需要先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在这一行,有个说法叫“想杀人,先杀猪”,就是说想当刽子手,必须先当屠夫来练练手,胆量有了之后接下来就是练习技巧。
他们就会选择冬瓜来练习,将冬瓜上画一条线,只有按着这条线切下去才可以,可见刽子手也需要很厉害的刀工。
影视剧剧照
一个人成为职业刽子手前,练习使用的瓜果蔬菜至少可以让你吃2年也吃不完,据说每天要劈大约800个瓜。另外,当刽子手还必须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喜欢杀人(极个别变态例外),况且在世人都相信鬼神、因果报应的古代,杀一个无冤无仇的人,估计一辈子都在害怕他阴魂不散,活在阴影里。
刽子手每次行刑之前有的都会先喝一碗酒来壮胆,等到犯人来后,听令后,麻木的挥刀。每次行完刑会迅速的走到衙门,让衙差用竹板拍打全身,为的就是驱赶晦气,更特别是晚上在外走路时,无论是谁叫喊,都不能回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
看来,自古赚钱都不容易,也没有人能够轻易成功,普通人走向幸福没有捷径,只有在正道上拼命拼搏,才有逆袭的一丝希望。
鬼头刀
结语
刽子手行业奉为祖师爷有樊哙、张飞和魏征。樊哙、张飞发达之前都是屠夫,魏征是因为梦见“泾河小龙王”,自古生死都是大事,刽子手行刑前都会敬拜天地,还要装神弄鬼一番以抵挡怨气。
在今天看来,刽子手也就是一份正当的普通职业罢了。但在古代,人们心中敬畏天地,看重生死,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他们认为刽子手却是一份“下贱”的职业,即使收入丰厚,也很少有人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