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器图考

  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重器。本文从笔者近年来对国内外权 威博物馆、机构等展出的明朝代表性遗作所做现场观察和釉色取样入手,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参考已有明代掐丝珐琅色彩研究成果,尝试性地从断代史的角度去梳理明代掐丝珐琅的色彩的发展脉络、艺术风格、工艺特征和历史贡献等,旨在为明代景泰蓝的收藏、鉴赏、研究等领域提供认识明代掐丝珐琅色彩价值的新参照。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觚的金色装饰结构也是后期加入进去的,它的功能与之前所介绍的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是相同的,试想如果将这一部分去掉之后,整个掐丝珐琅器无论是器型的完整程度或是色彩与金属色的比例关系方面都会逊色许多。

  经过三个朝代掐丝珐琅地色与图案色彩关系的研究,可总结出掐丝珐琅在这三个朝代中所展现出的色彩装饰风格是相差不大的,主体图案色彩的黑度和彩度都很相近,并在其中点缀个别不同黑度和彩度的色彩进行调和,这样的配色使掐丝珐琅器的整体看上去色彩较和谐,加入调和的色彩之后也在视觉上有一定的重 点,而每个朝代的色彩都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和人们审美状况所决定的,所以在后面的设计实践中,作者会将总结出的掐丝珐琅传统配色规律与现代的色彩相结合,这样才能在传统设计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传承先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制作现代的珐琅制品。

  

  明代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但康熙帝痴迷于自法国传来的“画珐琅”技术,敕令造办处大量制造珐琅彩瓷。掐丝珐琅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才迎来了第 二个高潮。清代掐丝珐琅技艺较之前朝已有长足的进步,其一大特点是体量宏伟,器型已从盘、碗、盒、熏、炉、鼎、樽、壶等小巧物什,扩大到了日用家具,如桌椅、床榻、箱柜、屏风、鼎式大香炉等等。如今到故宫走一圈,几乎各个殿厅里都放着大而醒目的景泰蓝摆件。另一特点是将掐丝珐琅与錾胎珐琅、画珐琅、宝石镶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艺相结合。乾隆曾下旨制造掐丝珐琅佛塔六座,这一组高两米有余的“铜胎蓝绿地掐丝珐琅宫殿亭式佛塔”,工艺繁复,纹饰曼妙,充满恢宏庄严的皇 家气象,是掐丝珐琅空 前 绝 后的巨制。

  108道工序,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绘画和雕琢技术也融入其中。这就是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突出特点表现在釉料质地细腻洁净光亮,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特别是宝石红、宝石蓝、葡萄紫和草绿等几种颜色的珐琅釉,更显鲜艳醒目,晶莹剔透。此类釉料在元以后的掐丝珐琅作品中均无再现,因此可推断元代所用珐琅釉料为舶来品,可能是由“大食窑”器的制造者、即阿拉伯工匠所带入;

  皇 家御用之器——珐琅,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人阶 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 一 无 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0)

相关推荐

  • 专业鉴定掐丝珐琅

    清初产品则单薄朴素,乾隆时期受宫廷掐丝珐琅工艺的影响,风格近似宫廷.至光绪时受到宫廷采办和出口需要的刺激,北京民间珐琅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制作掐丝珐琅要以金属丝线盘出花纹,黏固在铜胎上,再填施各色珐琅 ...

  • 景泰蓝非常罕见

    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但最盛行时期是在明代,它在明代的受欢迎程度达到巅 峰,但它并不是中国本土工艺品.以出土文物为证,公元前16世纪,塞浦路斯岛上出现了掐丝珐琅工艺的雏形,由此证明掐丝珐琅工艺 ...

  • 景泰蓝鉴定方法论,景泰蓝的真伪如何鉴定?

    景泰蓝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国粹,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4年APEC会议上,中国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和配偶的三件国礼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 ...

  • 掐丝珐琅为何闻名于世

    明代掐丝珐琅使用的釉料大体与元代相近,但由于釉料配比和烧炼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明代掐丝珐琅作品的釉色不像元代那样晶莹透亮.纯净饱满,而是呈现出温润柔美.稳重蕴亮的新面貌.该釉色特点的根源在于,此时的釉 ...

  • 景泰蓝很贵

    清代,珐琅釉料的颜色逐渐发展的多种多样,工匠们开始尝试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景泰蓝.从乾隆年间起,景泰蓝开始大量使用黄.白等颜色进行装饰.正是由于这种种变化,使景泰蓝最终脱离了单纯的雅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 ...

  • 流金岁月的技艺——珐琅的前世今生

    珐琅,又称"佛郎" "法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 ...

  • 掐丝珐琅彩收藏有哪些好方法

    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器",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代的御用器物.继明代之后,清代景泰蓝又有了迅猛的发展,其艺术与工艺水平都达到古代史上的巅 峰,且文献详实.遗 ...

  • 掐丝珐琅为何看起来很新?真正行内高手告诉你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的釉色主要应用了宝石蓝.浅蓝.天蓝.翠兰.鸡血石红(大红).珊瑚红.赭.绛黄(姜黄).娇黄.墨绿.草绿(浅绿).粉绿.绛紫(葡萄紫.紫晶色).砗磲白.甜白等(图4).这些釉色仍旧是以进 ...

  • 掐丝珐琅器特征

    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其制作工艺以金属(主要是红铜,少量为金)做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焊着于成形的金属胎表面形成花纹,然后填施各色珐琅料,再经焙烧.镀金及磨光等工序,成品厚 ...

  • 掐丝珐琅器特征以及辨别方法

    故宫博物院现藏金属胎掐丝珐琅器四千余件,纷繁多彩,琳琅满目,自元明以迄晚清民国,各个时期的珐琅作品大备于此,从中可一览中国珐琅工艺盛衰发展之状况. 掐丝珐琅从元代起,就一直将特有的蓝色作为地色,其他颜 ...

  • 掐丝珐琅器投资回报

    目前所见掐丝珐琅实物中时代款识最早者即为宣德款制品.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珐琅色泽纯正.浓郁.沉着,表面光泽温润,但与元代珐琅相比,水晶般的透明效果已失.缠枝莲花纹仍然为主要的装饰题材,且沿袭元代风格, ...

  • 掐丝珐琅器收藏主要看哪些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 无 前 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掐丝珐琅以明代宣德.景泰为 ...

  • 掐丝珐琅器收藏有什么价值,如何鉴别掐丝珐琅器?

    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画的特点是在保留掐丝点蓝工艺的同时,打破了金属胎体的限制,将掐丝珐琅与平面绘画两大艺术 ...

  • 掐丝珐琅器投资有什么门道

    16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掐丝珐琅器产生了前 所 未 有的变化,其中以明万历时期(1573-1619年)的作品为代表.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仿生"造型掐丝珐琅器的制造;珐琅颜色品种的增 ...

  • 掐丝珐琅器收藏需要具备的条件

    清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生产规模宏大,产量空 前,主要由宫廷造办处珐琅厂和广州.扬州三地生产,掐丝珐琅器制作精致,规矩华丽,稳重大方.掐丝内填珐琅万寿无疆碗,底径9.7.口径15.4.高7厘米,器内光素, ...

  • 掐丝珐琅器图片鉴定估价

    明代早期制作掐丝珐琅时应用的珐琅釉色主要有宝石蓝(青金石色).天蓝(淡蓝色) .海蓝(天蓝).翠兰(在天蓝.宝蓝之间而色亮 ).鸡血石红(大红).娇黄(姜汁).绛黄.深绿(墨绿).浅绿(草绿).砗磲白 ...

  • 读懂清朝瓷器史,看这篇就够了(附高清标准器图)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 皇帝的爱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