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遍寻人参而不得,贾母却有一包最好的,为什么偏是朽坏的?

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人积攒的“细软”,不止是金银,还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东西。《金瓶梅》中李瓶儿的积蓄,有水银,有胡椒,已经很让人意外了。贾母珍藏的衣料居然有几十年的历史,更令人难以想象。

但这些都是事实。贾母的“软烟罗”,比王夫人薛姨妈的年纪还大。而她一直收着不露,直到看到黛玉的窗纱旧了,才联想起这东西。而一旦联想起来,她就毫不吝啬,“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总人有怀疑,宝钗所说的“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是在讽刺贾母。其实从贾母对待珍贵“软烟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绝不是“珍藏密敛”的人:如果“珍藏密敛”多年,会拿出来随便送给刘姥姥、随便给丫头们穿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是“珍藏密敛”,为什么又会放到“朽糟烂木”而不自知呢?

废话,你要问葛朗台有多少金子,他绝对有一个清楚的数字。你要问皇帝后宫有多少宫女、多少太监,皇帝心里有个准谱吗?

不清楚,是因为不在乎。贾母收藏的好东西多了去了,人参虽然是珍贵的药材,老太太还真没放在眼里。随便扔在哪里,一放多年,自然想不起来。

人参是放了几十年,“软烟罗”是放了几十年,给宝玉的雀金呢也是放了多年。而且贾母还说:“就剩了这一件,你糟蹋了,也再没了。这会子特给你作这个,也是没有的事。”——现在不会再做了,但是当年做过,而且不止一件。可见当年的繁华,更可见今日的衰落。

王夫人呢,并不是没有人参,只是“几枝簪挺粗细的”,不够好;王熙凤也不是没有人参,却是“只有些参膏芦须”,也不够好;甚至邢夫人也不会没有人参,但是为人吝啬,托词“用完了”、舍不得拿出来而已。

既不能挣来大把的银子,买各种暂时没用的不急之物储蓄,又不肯省俭着、仔细着过日子,连原来保存的好东西也不肯检点、心中无数。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之下,贾府的败落就势成必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