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奇石的认知让奇石产生价值,对奇石的需求决定了其价值走向

奇石真的值钱吗?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近几年被报道高价成交的奇石很多,比如以109万元成交戈壁石《佛脚》,又比如以350万成交的海洋玉髓《山人遗墨》等等。奇石那么值钱,为什么奇石市场的石头卖不动?确实,奇石市场这几年萧条的很,好多做奇石生意的都转行了。这几年经济环境不景气,大部分生意都越来越难做,老百姓赚到的钱少了,不是刚需的消费影响最大。经济萧条对艺术品市场影响最大,奇石又是艺术品中受影响最大的。奇石市场什么时候会繁荣?经济大环境变好,观赏石行业会随着艺术市场热度回升而回升,具体时间不好预测。奇石为什么会有价值?好吧,今天就具体谈论这个问题。

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价值,只有在被人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相对价值。为了便于理解,我就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喝山泉水长大的山民来说,山泉水不值钱,灌装消毒后的山泉水放在超市一瓶可以卖两元钱,火车上同样一瓶水可以,卖4元钱,如果在戈壁滩无人区你断水的情况下,一瓶水就可以卖出一斤猪肉的价钱。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经营成本增加了,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是,不同场合下,人们对山泉水的需求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你对另一个人说,我请你喝尿吧,估计你会被人打个半死;如果在荒漠中,你对一个因为缺水快渴死的人说同样一句话,估计他会感激你好多天。

再不要说,石头就是石头,它们根本没有价值这句话了。我们知道黄金非常贵重,我们都知道他有很高的的经济价值。假如我给你一块价值100万的一块黄金,你只有保存的权利而没有拥有的权利,请问你要不要?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要,因为它没有利用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块黄金跟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区别。以前在南非的一个地方,黄金在大部分人眼里甚至不如一把粮食,因为那里的土地基本不长庄稼,挖出来的黄金换到的粮食只够换口粮,大部分人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根本没有能力把黄金运出去。这地方的酋长到欧洲旅游时竟让欧洲的黄金价格狂跌,因为他的团队带了大量的黄金,他们在旅游途中用黄金换其它有用的东西。市场上黄金的数量突然就多了起来,黄金的价格就跌落了。

如果一个群体在长期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对他们而言最有价值的就是粮食。对他们而言大部分事物都是没有价值的,比如陈列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博物馆,比如中国的文学史,比如顶级皇家园林圆明园,比如拍卖奢侈品的拍卖行等,你如果跟他们讲王羲之、唐僧、诸葛亮,估计他们就要骂娘。人类在基本生活满足以后就会寻求自我存在感,自我存在感就是精神需求。三十年前,我们偶尔吃完羊肉面就觉得非常幸福,如果现在你跟别人说你吃了一碗羊肉面好过瘾呢,别人就会觉得你是难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需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我是一个穷人,我也更了解穷人,因为穷人喜欢说这样二句话:这个没用,那个也没用;这个也不需要,那个也不需要。有人说,买豪车的人脑子有问题,买奢侈品的人脑子有问题,一个月生活费花费10000元的人脑子有问题,几万元买块石头的人脑子有问题。如果这话透着酸气倒还罢了,因为说明你只是嘴上否认,或则就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太浅薄了。

近二十年来观赏石的石种由三十来种发展到现在的近百种,并且好些石种的野外资源被挖空了,经济价值较高的石种更是被一些人大量收藏,比如灵璧石、寿山石、太湖石、英石、绿松石、大化石、戈壁石、黄蜡石,树化石、雨花石、等品种。下手早的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从唐朝兴起玩石头到现在已经1400多年了,居然还有好多人认为观赏石没有价值!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大部分人对一种事物不认可的时候,这件事物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野外好石头都几乎捡不到了,好有人觉得奇石市场没有发展空间。经济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艺术品的价格就会偏低,艺术品的市场就会萎缩。但同时,也是入行代价最小的时候,这就是机会,这样的机会需要有财力、有魄力的让人才能抓住。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奇石这类艺术品的价值而言不完全受市场经济影响,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产生的价值:你认为它值多少钱,它就值多少钱。同一块奇石,每一次的成交价格都体现了它的价值,几万、几十万、几百万都是它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