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三十四:楚武王在淅川丹阳自封为王始末

楚国国姓为芈(mi)姓,熊氏。自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册封楚国为子爵诸侯国,至公元前223年被秦国吞并,楚国先后经历了42位国君,历时819年。楚国曾在丹阳、郢(荆州)、陈、寿春等地建都,其中,在淅川丹阳建都时间大约在353年左右,有18位君王在淅川丹阳建都。

楚国强盛时期,人口多达500万人,疆土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全部为楚国领土。然而,在楚国42位君王中,第一个称“王”是楚武王,第一个提出迁都的也是楚武王。

楚武王,名熊通,霄敖次子,楚厉王之弟。熊通本不是王位继承人,但是他胸怀大志,而且志在必得。为了实现自己的宏愿,敢于向宗法制度挑战,杀掉继承王位的侄子,自立为王,成为楚国国君。

熊通娶邓侯女邓曼为妻,以斗伯比为令尹、子屈瑕为莫敖,国力与日俱增。于是他认为楚国子爵地位低微,谋求进爵。周桓王十六年,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年)夏天,熊通邀请诸侯到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盟,与会者有巴、庸、濮、邓、绞、罗、轸、申、贰、郧、江诸国,只有黄,随二国国君未到。武王派大夫蒍章去责备黄国,大夫屈瑕去攻伐随国,随国大败,随侯逃逸,戎右少师被斗丹俘获,自此不敢造次。熊通自立为“武王”,标志着楚国从周朝中正式独立。自此,楚君皆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那时候周王朝衰微,对楚国熊通自立称王无可奈何。熊通在位期间,先后征伐随、鄾、邓、郧、绞、罗、权等国。

楚武王四十一年(前700年)楚师大败绞国军队后,与绞国订立城下之盟。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年)用屈瑕伐罗国,屈瑕轻敌,秩序混乱,至罗境,遭到罗人与卢戎两军夹击,楚军大败。屈瑕率残部逃到荒谷(今江陵县境),最后自缢。武王承担此战败之责,下罪责已,余军皆予以赦免。楚武王曾命人刖卞和之右足。前689年伐随国,行迳汉水东岸,心疾猝发,坐在一颗树下病逝。楚令尹斗祁(斗丹之子),秘不发丧,率楚师仍按原计划东进。楚军兵临随国城下,随国臣服。楚师撤还,济汉水而后发丧。而后其子熊赀继位为楚文王。

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熊通杀其侄自立为楚君后,与邓国相亲,娶其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即位不足三年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击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他专力于平定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权国(故址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国土不广,但国力却不弱。楚国从熊渠至熊坎都未能把它灭掉,熊通实现了先君夙愿。熊通灭权后,以权国故地设权县,命斗缗(权国国君)为权尹。

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锭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不久,斗缗反叛。熊通作出果断决策,发兵平叛,包围了权县,捕杀了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左传·桓公二年》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这件事发生在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蔡国离楚国较远,郑国离楚国更远,它们都在中原,但也怕楚国了。

公元前706年,熊通张其三军渡汉伐随。这在若敖、蚡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熊通伐随,是在充分准备这后开始的。伐随前,他组建了一支能在随枣走廊驰骋的车兵,以及为兵车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伐随的时间,选在随国农业歉收、随入缺衣少食之年。

熊通伐随的目的,不是要摧毁随国,而是要使随国做楚国的附庸。因而,熊通率三军行近随都时,他采取“伐谋”代“伐兵”。命其侄儿熊章入随都见随侯,迫随侯求和。随侯无奈,命少师随熊章到楚师驻地和谈。和谈中,熊通强求随国替楚国去要挟周天子,熊通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观中国之政”即介入中原的政局。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侯使者向周天子进言。公元前704年(熊通伐随后的第二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讯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于是,当即自立为“楚武王”。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天子、诸夏和群蛮都莫之何。此后,熊通又邀请若干诸侯到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盟,黄、随两国的国君缺席。黄国离沈鹿较远,有情可原。随国离沈鹿五光十色这而缺席,熊通视随侯拒不到会分明是藐视自己。

沈鹿会盟后,武王一面派熊章去责备黄君,一面兴师伐随。随师大败,随侯落荒而逃,他的戊车和右少师一起被楚师俘获。武王接受大夫斗伯比的意见,不灭掉随国,而让随侯在表示愿意侮改之后与武王结盟。从此,随国再不敢开罪于楚国了。公元前701年,楚国在汉东的霸主地位。次年,武王伐绞,问绞侯与郧合谋袭楚之罪。又次年,伐罗,主帅是屈服。是次伐罗,因屈瑕轻敌,楚军败。屈瑕率残部逃到荒谷(今江陵县境)一带,屈瑕以为无脸面见武王、父老,乃自缢。其他将领则自囚,以听罪。武王宣告臣民:“这是寡人的过错”。武王宽宥了全体将士。

武王暮年,自觉老境已到,而且病势渐重,然壮心不减。公元前689年(时武王在位已51年,年龄至少已有70岁),周天子召见随侯,指责他以楚子为楚王而事之。此后,随国对楚国的态度不免有些冷漠。武王以此为由,便再次大举伐随。像往常打仗一样,这次他又要躬临战阵。即将为出征而斋戒、祭祀之时,武王觉得心率不齐,便告诉夫人邓曼。邓曼地对武王说:“大王的福寿怕是要到头了,只要将士没有损失,即使大王不幸途中与世长辞,国家也算是有福的”。武王就这样出征了,为社稷他视死如归。到汉水东岸后不久,心疾猝发,坐在一棵满树下歇息,当即去世。协助武王伐随的楚令尹斗祁,秘不发丧,率楚师仍按原计划东进。楚军兵临随都城下,随侯不胜惶恐,被迫派人与楚人签订合约,臣服于楚。屈瑕派屈重代表武王进入随都,与随侯会盟。会盟既毕,楚人才收兵回国。到汉水西岸后,才为武王发丧。

楚武王为楚国留下了丰硕的政治遗产:一是有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文明的灿烂阳光,从江汉平原的西边照到了东边。铜矿的开采,铜器铸造,都有蒸蒸日上之势。随国在楚国的卵翼下,走向文明昌盛。二是留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王的下面,有令尹总揽军民大政,有莫敖掌军,有县尹为一县之长,还设有其官职。三是为迁都做好了准备。随着疆域的扩展,楚国已经具备了从丹阳迁往郢都的条件。可惜,楚武王生前没有完成,他的楚文王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迁都(撰稿:田野;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