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1

201、白玉镂雕蟠龙带板

明早期

铊尾长7.6厘米 宽4 厘米 大长方带板长6.4 厘米 宽4 厘米 小长方带板长4.3厘米 宽1.8 厘米 桃形带板长 4厘米 宽,3.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带板一份计20块。其中长方铊尾2块,大长方形8块,小长方形4块,桃形6块。均透雕蟠龙、祥云、海水及山崖。龙圆眼,上唇及鼻上卷,毛发后飘,身满饰鳞纹。四爪均搭于山崖之上。

明代玉带有较固定的样式,一般为 20 块一套,由方形、长方形、方条形、心形玉带板及铊尾组成,图案有龙纹、动物、人物、花鸟等。云龙纹为最高档次,多用上等白玉制成,并用镂雕、透雕技法。这件带板玉质精良,从纹饰看为永乐前后作品。

202、墨玉圭

长29.6厘米宽6厘米 厚1厘米

1971年山东省邹县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墨玉,尖部青白。器作扁平状,上端作尖状,下端及两侧平直。厚薄均匀,琢磨光

203、白玉圭

长25.4厘米 宽6.2厘米 厚1.35厘米

1971年山东省邹县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上部白色,下部墨色,有绺裂沁色。扁平状,上端作尖状,下端及两侧平直。厚薄均匀,琢磨平滑。

204、青玉金龙纹佩

长 7.6厘米 宽4厘米 厚0.3 厘米

1971年山东省邹县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一副两件。每件由珩、璃、琚、玉花、滴、璜及玉珠若干用丝线穿连而成。正面浅刻云龙纹并描金。由青玉钩将成组玉佩系起,挂于腰部两侧带上。

205、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

明初

径 8.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有浅褐色皮斑痕,体扁圆。通体镂雕一团龙,身体盘绕成圈环形,头正视,双角后背,双眼上翘,如意嘴,长须,两龙爪向两侧伸张,神态威猛。雕琢圆润华美,颇具宫廷风格。背面有一环扣。

206、青玉砚

通高4.2 厘米 长 16.2 厘米 宽9.2 厘米

1971年山东省邹县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青玉琢成。长方形,前端作弧形,椭圆形砚池。砚底四角凿有穿鼻,用铁丝固定在木雕的须弥座上。座刻莲瓣纹,并贴金。

207、 白玉葵花杯

高3.2 厘米 口径7.3厘米

1971 年山东省邹县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白色。器形为一盛开的葵花。杯内凸雕五瓣小花蕊,杯外镂雕折枝秋葵花枝叶构成杯柄和杯托。雕刻精细、圆润,为朱檀墓乃至明初墓葬中最精美器物之一。

208、白玉飞雁穿花椭圆牌

明早期

口径长6厘米 宽5厘米

1981 年陕西省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细润。在椭圆形环内大雁穿花飞翔,景象安谧。为透空镂雕。在环内雕有繁茂的荷花丛,大雁展翅由上向下曲颈抬头欲飞,张口嘶鸣,形象准确,灵活生动,腹毛分翅羽刻画为鳞形,简炼概括,极富质感。此穿花可能为金代春水玉演绎而成。

209、白玉雁坠

明初

长 5厘米 宽4.2 厘米

1978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玉白质润,在荷花丛中游一大雁,雁身压荷叶、嘴衔荷叶茎,身旁莲蓬挺立,背面长满荷叶与荷花,荷叶上站立一对鸿雁,口衔莲蓬。荷叶脉、雁的羽毛以阴线勾勒。在小小的玉坠饰上,玉匠精心构思,以高超的治玉技艺,表现三只鸿雁形态各异,荷花丛密而不繁,显得自然生动。

210、青玉'羲之爱鹅'图饰

长 13.4厘米 宽6.9厘米 厚 0.8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为青白色,通体有黑色斑点。体呈扁平的长方形,四角委角。图案以'羲之爱鹅'的故事为题材,王羲之端坐观鹅,身边一童子扶摸鹅颈,肥硕的大鹅昂首翘尾,似在讨好王羲之。背后以松树、松枝为衬。整个嵌饰构图饱满,刻线流畅。

211、

211、212、青玉花鸟纹带板

明中期

最大长 7.8 厘米 宽3.3 厘米 厚0.6 厘米

1955 年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彭泽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是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夫人的玉带板。现存18块,其中圭形2块,长条形4块,桃形4块。都是扁平状,透雕花鸟纹,但稍有差别,圭形和长方形板各雕两只凤鸟,桃形板只有一只凤鸟,长条形板有花无鸟。雕琢都很精细。

213、 青玉螭纹带板

明中期

长6.2 厘米 宽5.3厘米

1981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质细腻。长方形委角,面凸起,上浮雕双螭龙纹,大螭龙口晗灵芝,回首观顾小螭龙,四肢用力攀登,长尾上飘,如腾云向上,小螭龙跟随在后,腾空而跃,争抢灵芝,嬉戏玩耍。意寓苍龙教子。其为减底凸雕,立体感强,螭龙体呈'C'形,两只围绕一圈,充满活力,长长的大尾,显得体姿优美。

214、青玉提头

明中期

长14.7厘米 宽2.8厘米 厚0.6厘米

1955年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鼓泽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一对两件,玉提头为玉佩上端之饰,圆雕成荷叶形,两面纹饰完全相同。上边有两个穿孔,可以系结于服饰上。下边有四个穿孔,当是系结丝穗或其他佩饰之用。

215、青玉圭

长 15.2 厘米 宽5.1厘米 厚0.8厘米

1972 年江西省南城县洪门乡朱祐槟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刻谷纹五行,为乳丁状。呈扁长条形上端为尖状。

216、白玉回首卧羊

长 6.7 厘米

1972 年江西省南城县洪门乡朱祐槟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白玉,入土被浸蚀,羊身布满褐色斑点。造型呈回首卧伏状,短尾,竖耳,圆眼,张嘴。脊背钻一小圆孔,可作佩镶之用。

217、 白玉童

高6.4 厘米

1972 年江西省南城县洪门乡朱祐槟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白玉质,局部有浸蚀的褐色斑。光头婴儿,体形略肥胖,两腿交叉,双手执一笏状物,笏顶处钻有一孔,用作串挂。

218、白玉戒指

最大直径 2.2 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戒面有长方形的,旁刻一对麦纹;也有凹弧形的,其下有两对麦纹。

219、白玉发冠

长 5厘米 宽2.8 厘米 高3.1 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冠面内外平滑光泽,侧面有三对不同形状的贯孔,其下孔为圆形,内可插发簪。

220、白玉簪

长 11 厘米

1969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簪体为方形,四面都阴刻螭龙纹,有铭文'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各在一簪体上。顶端浮雕麒麟,作回首状。底座细刻窗棂纹。

(0)

相关推荐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陕西部分2

    牛首形玉佩 西周 高3.3.宽3.2.厚1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9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灰绿色.圆雕.玉牛头顶两角竖起,并向内弯曲,两耳向左右张开,并琢磨出耳窝,以阴线雕出双目 ...

  • 史上最强古玉动物阵容 —— 999件珍贵飞禽走兽

    西周 虎形玉佩 山西博物院 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 自古以来便受到推崇 而历代的玉虎却少之又少  图一○  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  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局部 凌家滩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5

    281. 白玉镂空福寿方形牌 明 长5.7厘米 宽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长方形镂空牌中部一'寿'字,其旁有蝙蝠飞翔,以串枝叶.梅花.竹叶衬托,外围竹节形方框.寿字为长寿吉祥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6

    300-301. 青玉环把有盖樽 明晚期 通盖高10.5厘米 口径6.8厘米 1962 年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杯体圆,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正中有一圆形平顶纽,上饰水涡纹,纽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4

    261.描金玉佩 明 通长49.4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顶有金钩.玉珩顶有二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分别组系,中间一行穿九珠下系瑀,瑀四孔分别与上.下.左.右玉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2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3

    241.青玉云纹螭耳匜 明中期 高13.3厘米 宽 10.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口沿刻方折式云纹,身刻勾云纹,镂雕一螭为耳,螭头伸出口沿.椭圆圈足. 242. 黄玉觚 明中期 高13.1 厘米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181.白玉双人耳礼乐杯 元 通耳高 7.5 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细润,随绺纹有黄褐沁.圆形,里外雕纹饰.里壁至底琢朵云,共四周三十二个.口沿外阴刻圈纹二十个.外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9

    161.白玉镂雕双鹿牌饰 金 高3.5厘米 底宽3.9厘米 1974年黑龙江省绥化县奥里米古城周围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体扁,作三角形,镂雕而成.器两侧边各饰一树,树梢于上角交接.树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8

    141.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 高9.3厘米 宽3.8厘米 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121. 玉龟.水晶龟 北宋 玉龟∶ 长 2.2 厘米 水晶龟∶长 2.2 厘米 1969 年 5 月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玉龟青白色.圆雕呈扁圆形.昂首作半缩状,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