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欲吐、天旋地转可能因为耳朵里“石头”移位了?!一文让你读懂耳石症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关天翔
头晕的症状
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过
晕车、晕船、晕机
严重的时候感觉自己在转圈
甚至还会恶心、想吐
那没有坐车的时候
为什么还会感觉到眩晕呢?
这可能与一块
不老实的“小石头”有关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只是临床上一种通俗的叫法。这也造成了大家的误解——

其实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其实耳石一种碳酸钙结晶,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它来源于我们内耳耳石器官(又叫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耳石颗粒,正常情况下它维系着我们人体的平衡。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什么原因导致耳石脱落?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还有很大一部分耳石症患者病因尚未明了,被称为特发性耳石症。

耳石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需要做什么体查呢?

  • Dix--Hallpike变位试验:

    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 rolltest滚转试验:

    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要点是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在做相关耳石体位诱发试验时会出现相应的眼球震颤,通过眼球震颤可以明确哪个半规管有耳石。

耳石症一般怎么治疗?

目前耳石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耳石复位。不同的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不同,而复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位于半规管的耳石回复到椭圆囊中。

耳石症需要药物治疗吗?

复位治疗是首选,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方法。例如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又伴有呕吐,可以给予前庭抑制剂缓解一下眩晕、呕吐的症状。另外,在复位治疗后的一部分患者可以给予药物缓解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

耳石一般需要复位治疗几次?

大多数耳石症属于半规管耳石症。耳石是游离在半规管中,一次复位成功概率高。还有一小部分耳石粘在壶腹嵴上的壶腹嵴顶耳石症,往往需要多次复位治疗。

由于耳石复位治疗后有一部分患者会有残余症状,或仍有眩晕发作,因此建议多休息,避免劳累、熬夜,避免剧烈运动、游泳等,睡觉时并没有体位限制。

复位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耳石症是容易复发的,但个体差异亦较大,跟年龄、发病原因等都有关系,经验上看是老年人更容易复发。在随访的患者中也有复位治疗成功后10年以上未复发的。耳石症复发了,也不用担心,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位治疗即可。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是该院重点发展的专科之一,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8人,心理治疗师8人,其中广东省名中医1名,深圳市名中医1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名,国外知名高校访问学者3名,高级职称10名,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年门诊量50000人次,中医治疗率96%,有效率达75%。专科拥有固定病床数46张,门诊5间固定诊室(含心理评估治疗室、音乐睡眠治疗室),开展中医传统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配备电脑心理评估系统、多导睡眠监测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音乐治疗仪、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脑功能治疗仪、经颅多普勒仪、脑电图仪、24小时动态视频脑电图仪等设备。

诊疗范围

临床诊治病种包括脑梗死、痴呆、癫痫、帕金森、BBPV、原发性睡眠障碍、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行为障碍等各类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类精神心理障碍;心身疾病如胃肠、肝胆病、心悸、胸闷、痹症等疑难杂症。

专科特色

专科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研究,学科带头人虢周科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率先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学说、理念和方法,主张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系统思维为特征,以疾病医学为基础,结合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吸收伦理学、人文思想,整合疾病医学、中医学、心身医学等医学门派的长处,弥补其不足而形成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形态,并将其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开展中医情志心理治疗、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五行音乐疗法、针灸、耳穴压豆、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自创“脑保健操”具有醒脑开窍解郁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抑郁障碍、认知障碍患者,取得良好疗效。专科制剂“郁乐冲剂”具有“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功效,临床上应用多年,取得良好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