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口疮清热解毒无效,附子理中汤竟治好!博士这么解读,明白了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32期
#谣零零计划#今天是国际护士节,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重点解读各种类型的灼口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中西医治疗方法,临床实际案例解读等,算是把口腔粘膜疾病领域排名第三位的疾病梳理透彻了。
在这段时间,一直不断地有多年口疮患者,通过私信咨询顽固口疮该如何治疗,那么从今天起让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重新回到口腔粘膜疾病领域位列第一位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人文科普。
今天,在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32期文章中,就分享关于虚寒型口疮的中医诊治思想。
多年顽固口疮,为啥用清热解毒的凉药反而没效果?
如果一直在持续阅读我每天分享的关于口腔粘膜疾病领域认为科普的读友肯定会知道,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指的是一类发病原因不明(或尚不明确),但又有自限性(也就是不治自愈)的口腔黏膜溃疡。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多见于两颊、唇、舌、牙龈等部位,表现为红黄凹痛的典型病理特征,是口腔粘膜疾病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缠绵难愈为特点,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在治疗上都显得颇为棘手,患病率排在口腔粘膜疾病的首位。
如果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口疮”、“口糜”、“口蕈”、“口破”等疾病范畴,临床上多以心火上炎、阴虚火旺、肝胆实火、心脾积热、脾胃湿热等分型为多见,因为多与热和火有关,所以现代临床中医多朝那个“火热”论治,作为多见的方法为采取清热解毒的泻下类寒凉苦药。
可是,临床上也经常碰到那些多年的顽固口疮患者在服用大量清热泻火的寒凉药物(这在以前效果一直很不错的)不仅不能取得效果反而会使溃疡加重,这是什么原因呢?
简单地说,这些患者的口疮经过很多次复发和治疗后,多已经发展为中焦虚寒性质,这个时候,就不再是实火所导致的了,所以再用清热泻火的寒凉药物治疗,不但不能清热泻火治疗口疮,反而更加损伤脾胃正气,促使口疮更为严重。
那为啥反而用调理脾胃的附子理中汤可以治好呢?
这还得先分析口疮的病机开始——
顽固口疮,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虚寒型顽固口疮,病位虽然生于口,但实际上与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从中医理论去理解,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又分属于胃和大肠经。
这么看来,一个小小的口疮,竟然能和脾、心、肾、胃经、大肠经扯到一起,难关口疮一小病,可牵制全身呢。
再者,鉴于当今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与过往大为不同,人们容易受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所伤,容易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可促使无根之火上浮,熏蒸于口舌,发为口疮。
在《素问》里有如下记载:“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
这句话指出了九窍病和脾胃的关系。
口,作为九窍当中的一窍,自然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解读,脾胃为中交气机升降之枢纽,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充足,则健运有力,精微津液敷布于全身,为身体所用,自然不会产生口疮等疾病,所以口疮只发生,特别以脾胃损伤为中心。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理解,口腔科疾病,当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一个原因是口腔也属于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口腔咀嚼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行为的第一步,而且口舌的上皮与消化腔的上皮细胞都是由内胚层分化而来,属于痛胚层器官,关系密切。第二个原因,如果观察和梳理一些文献,我们会发现,口腔溃疡的发病与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甚至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等都能引起肠胃疾病和口疮发生。
虚寒口疮,看着上火,实则虚寒
虚寒口疮,看着属于口舌上火,标实为相火上炎;实则为脾胃虚弱为主,肝肾阴虚为次,属于虚寒性质。
口腔,为脾胃之窍,胃阴不足,脾失健运,胃纳失职,这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口舌发病。
同时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和肾阴亏虚,或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虚火上亢,也可以引起口疮。
再者如果素体阴虚,再加上思虑过度,伤及心肾,导致阴液不足,也会使虚火上炎,灼于口腔,伤及口舌肌膜而为口疮。
那咋办呢?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论述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充上无制,用理中汤,人参、白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则加附子,或喃宫桂亦妙。”
上面其实朱丹溪把虚寒型的口疮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中焦虚寒不能抑制上炎至相火而引起口疮。且脾胃虚弱,加上过度服用苦寒之品,攻伐太过,导致本来就虚弱的脾胃阳气加重损害,累及肾阳,无根香火无法得有效抑制而上炎为口疮。且指出严重的口疮之治疗可用附子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