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龙泉窑青瓷必备的三大特征,赶紧看下你的有不
龙泉青瓷大名鼎鼎,名声享誉国内外。生产龙泉青瓷的龙泉窑拥有长达1600多年的制瓷历史,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
龙泉窑青瓷因受国内外人士欢迎,故仿品亦多。日本14世纪时,濑户烧曾仿元龙泉青瓷,品种有双耳花瓶、梅瓶、鬲式炉、尊及水注壶等,其仿制目的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另有一些仿品出自日本东部地区,品种有青花、五彩,宋、明龙泉窑青瓷及德化瓷等,并将其带到中国,配上中国包装,再卖回日本。日本仿龙泉青瓷,造型、釉色均很成功,但胎质则为日本瓷土,玻璃质感太强,釉色则显冷硬。
明代景德镇窑便开始仿龙泉,其仿品多为官窑所产,其价值高于龙泉青瓷。明永乐仿品称“冬青釉”,有碗、罐、高足杯等。其釉色偏青绿,是因白瓷胎所致。
明宣德仿品多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以仿南宋粉青釉为主,器里外均施釉,盘、碗、罐大小均有,传世品多为花式碗、花式盘和菱口小碟。
产品胎厚,均为白瓷胎。成化仿品多为红胎,胎体发糠,胎中含铁量较高,釉玻璃质感较强,釉厚,多有细碎纹片,多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正德仿品则施釉较薄,呈色浅嫩,并辅以暗刻花装饰,带款的不多,但造型多具本朝特征。嘉靖仿宋龙泉,碗,瓶均有,釉面光洁明亮,釉质肥厚,呈色介于豆青与粉青之间,玻璃质感较强。万历时则呈色泛黄白色。
清康熙以后,仿龙泉青瓷逐渐摆脱了龙泉窑的束缚,完全形成了独具自身特点的三种青釉。
现代仿品始于50年代。80年代中期以后,仿品多为个体独立经营,高仿品全部手工制作,一般仿品则遍地皆是,釉色、胎质已全部过关,多仿元、明产品,但制作粗糙,仍显露出现代制作工艺的痕迹。
高仿作品除仿宋、元龙泉外,尚仿宋官窑和哥窑,这些高仿作品可仿到八成至九成,但有两点过不了关:一是作旧仍有露马脚处;二是对古代真物缺乏大艺术家所具备的高雅的审美能力。
这说明仿制者仅是个工匠,缺少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故仿品虽貌似,但缺少真物的神韵。鉴定这类仿品的最好办法,是将真物与仿制品放于一处,反复比较,仔细观察,真假自会分明。
仿制者最近几年也知道了自己的弱点,故不再仿那些国宝级文物,而是仿制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品种。遇到这些仿品,切记平日所见标准造型和釉色,不要被一些“神话故事”所迷惑。
虽说是后仿,但明清的龙泉仍有一定的市场价值,那么对于宋以及元的龙泉瓷应该怎么去鉴定呢?下面教你这三招,请认真阅读!
元 龙泉窑粉青镂空蜂窝纹笔筒
1、釉色鉴定
龙泉窑青瓷的釉色极为丰富,皆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的梅子青;有粉润如玉,半透明的粉青,还有青中泛黄,釉面光泽较暗的豆青。
其青釉釉面滋润而无浮光,釉汁极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呈色稳定,釉面没有开片。而越窑青瓷釉色较暗,为艾青色;耀州窑的青瓷釉色青黄,缺少纯净滋润。
龙泉窑的釉属于石灰碱釉,流动性差,有较强的玉质感,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均匀密布的微小气泡。一般来讲,北宋早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淡青色,釉层透明,表面光亮。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青中带黄,釉层薄,并有较多的开片。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青翠,极少开片,没有流釉现象。
2、胎质鉴定
龙泉窑的胎色发灰,胎质缜密,胎体细薄匀实。同时期的耀州窑青瓷的胎则是呈色较深,胎质不及龙泉窑缜密。同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色较灰,胎体厚实,胎质较为坚硬。
而民用仿品则胎体更为重要。在实际鉴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发现越窑、耀州窑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
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区分龙泉窑各个时期胎的不同特点:北宋早期龙泉窑的胎较为厚重,淘炼不纯,但质地坚硬。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匀称,胎面光洁。南宋前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中氧化铝的含量较低。
南宋后期龙泉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腻,玻化情况良好,胎色白中泛青。而同时期的龙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历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质细密坚实,多数呈灰黑色,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
3、纹饰鉴定
北宋时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北宋早期多莲瓣纹、变形云纹、水波形堆纹。北宋中晚期则以团花、莲瓣和缠枝牡丹纹为主。
其布局严谨。南宋前期以刻花为主,划花次之,蓖纹越来越少。以云纹、水波纹、蕉叶纹较为常见。南宋中晚期已无纹饰,以青玉般釉色取胜。
玩老窑瓷器玩的是文化,玩明清瓷器玩的是工艺。与色彩鲜明、富丽堂皇的明清官窑瓷相比,宋瓷大多造型古拙、色彩单一,这也正是宋瓷的魅力和内涵所在。
但是许多人玩陶瓷的入门往往是从容易看的青花瓷开始,到色彩斑斓颜色亮丽的彩瓷,再到比较耐看的明清单色釉,最后才是玩颇具内涵的宋代老瓷。相信随着人们收藏理念的不断成熟,古朴的老窑瓷会因为更久远的出产年代、更稀缺的存世量受到关注。
来源:艺术品古玩鉴藏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