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你认为呢?

这话是央视名嘴白岩松说的。在我看来,这话只能算是说对了一半。

因为他没有管理过企业,这个结论下得过于武断了。

他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能是出于他本人的一些感触。

“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这可能是每个职业人的美好愿望吧。

我当过记者,对新闻单位算是比较了解,也经历过考勤从宽到严的事情。

新闻单位,可以说是一个最具有特殊性的单位。说它是企业吧?它有行政级别,职工参照公务员拿工资;说它是机关吧?它又有收入,还没有机关的职能。所以,新闻单位多数被定性为事业单位。

从我的经历说起。

开始的时候,单位里的记者、广告部的人员、发行部的人员都是不记考勤的。因为记者要出去采访,广告部的人要出去拉广告,发行部的人要出去跑发行,这些人不可能天天坐班。

到后来,问题出现了:有的记者,一个月只露了一两面儿,却只写了一篇稿子,还让主编给毙了;广告部的人天天不露面,一个月下来,没拉几个广告;发行部的人也是这样,全国各地没少跑,差旅费没少花,可是报纸的订数就是上不来。

没办法,领导一看这样,真不行了。于是,开会,改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只要不出差,必须每天坐班、打卡;出差的要领导签字,明确出差天数;在市内执行公务的,要有部门领导签字。

这样一来,职工们又是一片怨声载道,结果还是没有效益。

言归正传。

拿新成立的单位来说吧,你要是不强调考勤、打卡,这个单位绝对是一盘散沙,好不了。人都是这样,先紧后松可以,先松后紧就觉得受不了。一个单位如果不强调纪律,人心就会散,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了。

再说对的一面吧。

一个单位开始强调考勤、打卡,说明这个单位的考勤方面出现了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效益不好了,职工没了干劲儿,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或者说,单位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比如考勤上不能一视同仁,或者对领导松,对职工严,等等。这些当然都是走下坡路的表现。

另外,在对员工的管理上,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性强的人,不用你管,他不会迟到、早退;自觉性差的人,不严格约束,根本就不行。就如同开车一样,只要是路上没有监控摄像头,闯红灯、逆行、违章停车,一样都不会少。

用制度管人,没有错。但是一个单位的工资、福利上不去的话,再好的制度也只能保持外表的光鲜,内里仍然是一盘散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