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你是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吗?

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焦虑这种情绪,有的人也许只跟它暂时同行过一段路,可是更多的人,却让焦虑成了他们的背景音乐,时有时无,时强烈时微弱。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浑浑噩噩、混混沌沌地过了三十多年,期间很多次都被自己的焦虑唤醒,却很快再次陷入到寻找出路-盲目努力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果-沮丧放弃-再次陷入混沌的恶性循环中?

永远都没法真正地觉醒,永远都没能做出彻底的改变,甚至会让你发出绝望的呐喊声:我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救了?我这辈子是不是就只能这样过去了?

可是要放弃努力,躺平任由生活的大脚践踏,心里总还是有那么一丝不甘心。看看同龄人甚至比我们年轻一代的人,怎么他们就能够早早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为之付出卓绝的努力,把你甩在身后一大截,让你望尘莫及呢?

不甘啊,为什么别人的路越走越宽,而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刚打开《认知觉醒》这本书时,作者周岭的自序就打动了我的心,我相信它也会打动你的心。

有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每个人的初始阶段都是混沌的,我们天然追求简单、轻松、舒适、确定。这种天性支配着他们,成为他们喜怒哀乐的生理起点,然而身陷其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

这种人就像是“醒着的睡着的人”,他们沿着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轨迹成长,求学-工作-婚恋,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

然而很多年后,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医生,然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话每一句都扎到我的心里,每一句都是对我这三十多年的人生最一阵见血的描述。

2020年8月,我申请了这个简书的账号开始写自己的一些感受,却不敢说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编造了一个假名,假装是别人的故事。

在结婚生子之前的那三十年里,我一直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自己活得很混沌,是生了孩子以后,一起涌上来的感情及育儿的挫折,和与公婆相处的龃龉让我不得不痛苦地开始反思自身。

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我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是如此的漠不关心,以至于他们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片混沌。

我的视野范围极度狭窄,方寸之地里的所有事物我都不怎么了解,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刚刚囊括了我自己的气泡之中,气泡之外全是浓雾。

这种未知的浓雾让我有一点害怕,因为人总是对未知和不确定充满着不安全感。

有很多人像我一样,迷迷糊糊的到了某个年纪,才突然醒悟,原来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梦想与现实落差太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早已绝尘而去。

比如我自己,从小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死读书,多读书将来才好找工作。可那个年代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千万不能夸,一夸孩子就飘了。

性格敏感内向的我,就这样在父母“爱的叮嘱”之下,越发胆小怯懦,不敢面临挑战,对自己毫无信心,只想躲在舒适区永远都不要走出来。

工作之前,我只需要好好读书,完成父母给我定下的目标就够了,工作之后当我独自一人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充满挑战的工作任务时,我迷茫了。

没人指导的我,任由自己的性格惯性做出了选择,一次次地逃避挑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知道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过着什么样的人生。

就这样,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终于到了不得不面临挑战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是过去的这么多年,你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着将来你的路会走成阳光大道,还是独木小桥。

而现在,又到了另一个关键的地点,站在桥前,你是选择勇敢地迈过去,还是选择在桥前徘徊?

无戒学堂日更第65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