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说: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我也觉得!

【题记】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木心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木心
近读木心的散文《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被他的深刻而淡雅的句子所打动,很多很多句,上面的题记中就是其中的两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句子,可以去百度查找这篇小文,不长,但是读了之后,人会变得更加通透,更加豁达,更加智慧。
这里想要重点说是其中的一句“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这个说法我很同意。
木心在说人的时候,却突然忽地说起了“粥的温柔”,可见他对粥是不是情有独钟呢?
也因为此句,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激发了我的些许联想。
粥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食物,是一种流食,它是很易于消化的,也是我们主食之一,尤以早餐为主。
而我,虽然现在身处都市,但是还是保持着早晚两顿粥的饮食习惯。
百度词条》中说,粥,也称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小时候家里境况不好,粮食有点紧张,没有办法天天吃白米饭,粥便成了“家常便饭”了。白米粥吃得少,糁子粥却吃得多,有玉米做成的黄糁子粥,有大麦做成的糁子粥,当然最喜欢的当然是新米粥。如果加上各类不同辅料制作的粥又有不同的养生功能,例如绿豆粥消气、红豆粥健脾等,因此粥在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黄糁粥要是做得好,自然也是很好吃的。取一小碗玉米糁用清水冲洗,要反复冲洗将其中的白皮冲出,差不多要冲个4-5遍,最后剩余的都是金黄的玉米渣了。煮锅中加入半锅水,大火加热,先放入几两米,水烧开过后不久,下入玉米渣,大火继续煮至沸腾,再转小火,保持沸腾,煮30分钟以上,这样一锅黄玉米糁粥就煮成了。
大麦糁粥与元麦糁粥小时候也吃得不少。在锅里加入适当水(冷热皆可),并放入些许米粒(可生可熟),文火慢煮,待水沸米熟后,将凉水调拌成糊状的大麦糁子倒入其中,搅拌,继续煮至糁子散发出浓郁的麦香,,清甜可口的大麦糁粥即可做成了。元麦糁粥做法也是差不多的。若在糁粥里加入红枣,或是煮上几个红薯,或是放入几个手捏的米粉疙瘩,即可耐饥,又更有一番滋味。
当新稻子刚刚收割之后,碾成新米,熬煮的米是100%当年收割的新稻谷,100%当天脱壳的谷里新和100%当天熬煮。选取的是当年收割的新稻谷、当天脱壳、当天熬煮出成品。新米粥必须慢慢熬煮,有时需要熬煮一两个小时,这样才能锁住新鲜,呈鸭蛋青色,绵软滋补、米香怡人、香糯黏滑。这样的新米粥,现在真是吃不到那种软糯的口感,虽然现在家里或饭店里的米粥也不错,但是并不能保证是百分百的新米,也大多用电饭碗或高压锅熬制,所以不可能有那样的感觉了。
熬粥看上去是件简单的事,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新米粥的熬制技术十分讲究的,就数妈妈熬制的新米粥最好吃。我小时候在家每次也要做,会用大火煮,一顿狂煮之后,米是煮熟了,可是米汤也从锅里溢出了许多,虽说也有粥香,可吃起来还是有些夹生,自此也没学得地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末诗人陆游这首诗,把“食粥”看到是神仙过的日子,倒是把人们对粥的认知又提高了一层,深入了一步。
而在这其中,我知道了一些道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慢慢做,才能做好,欲速则不达。在妈妈慢慢老去的岁月里,让我们爱上了她的粥,爱上了这虽然清贫却快乐满满回忆满满的童年岁月。
从这个意义上讲,熬粥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性。甘愿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做一碗粥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温暖而坚韧,淡定而从容。
记忆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某个不知所以的时刻,让我们过往的温暖中汲取可以前行的力量。
一碗黄糁粥,一碗麦糁粥,一碗新米粥,其实不就是一碗用心熬制的温缓最、温柔最、心性最吗?!温柔的粥,那是心底的在乎,更是千帆过尽后的风平浪静与伫立黄昏深深记忆中的一个人。
(0)

相关推荐

  • 天热了,早餐喝牛奶豆浆不如喝它,营养均衡养心安神,全家都适合

    立夏之后,天气渐渐开始热起来了,植物繁盛,昼长夜短,我们的饮食也要随之改变.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尤其是农忙中的农民朋友们,体内的水分很容易随出汗而流失,继而导致血液浓缩,钙.钾等营养元素缺失, ...

  • 木心批日本书法,挺狠!更狠的是......

    木心在<如何是达摩西来意>中提到: "书法",只在古中国自成一大艺术,天才辈出,用功到了不近人情,所以造诣高深得超凡入圣神秘莫测."书法"的黄金时代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木心谈曹雪芹与《红楼梦》:天下第一伟大的意淫者

    文丨木心 十八世纪中国的小说和散文,第一是<红楼梦>,二是<儒林外史>,三是<绿野仙踪>.散文是笔记小说,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红楼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木心说,伟大的艺术家是飞鸟,飞就是,飞到死

    本文3800余字,阅读约需8分钟 这是一个长篇连载,写我跟乔紫叶之间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故事会从大学写起,再到广州-深圳-武汉-九寨-北京-大理,最后又回到广州. 这些年,我一次次离开广州,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木心让人心酸

    2021-05-04 16:29 北青艺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青艺评(ID:bqyiping),作者:陈丹青,原文标题:<陈丹青谈木心:他是哈姆雷特,他试着不被时代吞没>,本文根据陈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