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BC263:嬴稷的帝王心术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赧王52年 前263年

楚顷襄王疾病。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

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

【译文】楚国顷襄王病重。黄歇对应侯范睢说:“如今楚王恐怕要不行了,不如让楚太子回国。如果太子能够即位,肯定会积极侍奉秦国,同时也会记住相国您的大恩大德,这样做既是与邻国结好,又为秦国结交了一个兵强马壮的盟友。如果不让太子回去,他只不过是咸阳城里一介布衣而已。假设楚国另立一个王,肯定不会侍奉秦国,那么秦国就失去了盟友,又断送了与楚国的和平。不是上策。”

应侯范睢把黄歇的话转告秦王,秦王说:“让太子傅先去看看楚王的病情,回来之后再做商议。”

【解析】这段材料记载的是,楚倾襄王病危时,楚太子熊完和春申君黄歇,请求秦王放楚太子回去继承大位的故事。

黄歇通过范睢,向秦王嬴稷传达了楚太子的请求。概括来说就是:如果放楚太子回去,熊完会感恩秦国,秦国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楚国;如果不放熊完回去,楚国另立新君,楚太子成为一介布衣,秦国捏在手上也没用,到时候楚国与秦国也难以和平相处。

结果范睢把黄歇的话转告嬴稷后,秦昭襄王并不为所动,只淡淡的回了一句:“让楚太子傅先回楚国看看情况再说。”

后面的剧情史书是有记载的,黄歇以楚太子患病为由闭门谢客,熊完乔装逃回了楚国顺利继位,秦王大怒,要杀黄歇,被范睢劝住,后黄歇回国被封为楚相,这个黄歇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读历史,我喜欢把自己代入历史人物中,从权谋的角度去揣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又要那样做?通过合理的推测不断的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进而达到权谋思维。

事出反常比有妖,特别是历史记载得逻辑不通或者极度不合理的地方,越是这种地方,越锻炼思维能力。

比如说,这段材料,从黄歇对范睢说的这番话来看,如果秦王不让太子回国继位,楚国另立新王,捏着一介白衣在手确实没啥好处。范睢也认可了黄歇的观点,所以为他转告秦王。

那么问题来了,春申君黄歇和应侯范睢都是一时人杰,他们都认同的观点为什么秦王不认同呢?要知道战国时期交通不便,楚倾襄王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随时都有可能嗝屁,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个时候千钧一发,时间就是生命,如果真的想放熊完回去继位,应该是立刻就放。

可秦王却慢悠悠的来了一句:“让太子傅先回国看看情况再说。”

要知道,来回一趟可是要不少时间的,古代又没有飞机高铁,等太子傅跑一趟,没准楚倾襄王早就凉了。这不是真心实意想放熊完回去的态度。

那么,秦王在想什么?难道是担心黄歇说谎,是因为隐瞒了其他什么重要情况,想要逃离秦国?也不对,如果是要验证事情真相应该派自己人去楚国,而不是派楚太子的老师。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妨从权谋的角度分析一下。利益,是权谋家思考的出发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么问题来了,黄歇劝秦王放熊完的那一翻话,没啥看得见的利益,黄歇口中所谓的利益,如果要实现,都是要建立在熊完顺利继位以后守信用的基础上的。讲一个笑话,两头牛的笑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记者:如果你有1000万,愿意献给国家吗?

农民伯伯: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两头牛,愿意献一头给国家吗?

农民伯伯:不愿意!

记者:为啥?

农民伯伯:因为我真的有两头牛!

而此时,熊完和黄歇,和农民伯伯的心态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楚国还不是他的,自然什么都愿意,真当上了楚王,舍得忍痛割肉?不好说。所以,黄歇所说的好处是没什么吸引力的。毕竟求种贱如狗,撸完嫌人丑。

再说不放楚太子回国的坏处。说实话我想不到什么坏处。当时的秦国,经过孝公时商鞅变法,惠王时司马错攻蜀,综合国力已经远远高于六国,别说一对一单挑,在惠文王时五国伐秦还不是败在了函谷关外,此时的秦国比起惠文王时国力更是只高不低,统一六国也就剩时间问题了。所以秦国根本不关心楚国有什么心理活动。

那么,秦王把楚太子捏在手上到底是想干什么?从权谋的角度考虑,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等新王继位以后,以楚太子为筹码向新立的楚王要求割地,答应要求就帮楚王杀了熊完,不答应就放楚国太子回去,帮他组建楚国亲秦政权,通过楚国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来割裂拖垮楚国,然后秦国吊民伐罪,解救楚国人民群众于水火。

第二、直接打着帮助熊完夺回楚国王位的旗号,侵略楚国,毕竟楚太子在楚国是有利益集团的,新的楚王上位,也要安排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的话,楚太子的利益集团就会失去根本利益,既然楚国的蛋糕他们分不到,为何不支持秦国控制的楚太子,到时候秦王打下楚国之后,不还是得用本地官僚统治楚人吗?而这本地官僚,不就是楚太子原来的利益集团吗?

我想,当时的秦昭襄王嬴稷的小算盘,大概是这么盘算的吧。

(0)

相关推荐

  • 战国四君子的春申君,使了一手移花接木,就把他儿子变成了楚幽王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一位非王室中人.他年轻时候游学四方,以能言善辩而扬名天下,得到了楚王的重用. 劝秦善楚 黄歇做得第一件大事就是平缓了秦楚两国之间的冲突 ...

  • 读通鉴(29)对女人无效的纵横话术

    读通鉴(29)对女人无效的纵横话术 注:战国时期的说客,其实是有基本的套路的,苏秦说六国,都是先把列国的形势列出来,再给一个你不这样就会那样的肯定句!这类说服术自古以来一直有效,编个胡罗卜加大棒的模式 ...

  • 【申城的由来】 文/常青

    [申城的由来] 文/常青        很少有人把上海与河南信阳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沿海开放型城市,被冠以"东方明珠":一个位于河南省最南部,鄂豫皖三省通衢的中心城市. ...

  • 大秦国强吞巴蜀,楚怀王客死咸阳 | 战国史话连载06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连载06,欢迎收看. 巴.蜀是上古时候地处今四川省境内的两个国家.巴约有今四川省东部沿长江南北之地,北到剑阁,西边沿嘉陵江流域阆中.南充 ...

  •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周纪·周纪二原文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

  •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周纪·周纪一原文 原文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

  • 权谋机变:嬴稷的帝王心术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19-04-19 材料:<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63年) 楚顷襄王疾病.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 ...

  •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一)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一)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半民:一个"命"字用的极准确,而似乎极不当."准确"是点出了天子周威烈王之&qu ...

  •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二)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由低到高)以陈(阵),贵贱位(各在其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替换.改变)也.<春秋 ...

  • 读《资治通鉴·周纪五》  (四)

    读<资治通鉴·周纪五> (四) 五十年丙申,秦宣太后薨.九月,穰侯出之陶. 半民:外戚的下场往往如此,太后薨而后权宠失,这还算是好的,后来的斗争更加残酷,不见血是不能罢休的.但是据<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魏文侯的帝王心术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

  • 《资治通鉴》周纪BC321:直言进谏的不一定是忠臣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显王四十八年 前321年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 [ ...

  • 《资治通鉴》周纪BC298:白马非马?莫与杠精论短长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赧(nǎi)王十七年 前298年 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 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