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的世界里做好安静的自己

[耍家儿说第222期]
我给很多人推荐过《乌合之众》这本通俗哲学书。哲学其实并不是一个晦涩的东西,它很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引领风骚的。但是在各种文明交汇、西方文明全球影响相对较大的这样一个时代,西方中古以来的哲学思想,则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文明具有更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比如说《乌合之众》。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但是毫无疑问,乌合之众是个哲学命题也是社会现实,它在欧美近代、中国现代以来的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与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不该被低估的。形形色色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等,直到二战以来的意识形态战争,“乌合之众”实在是不可低估的力量。这么说并非是从一个褒贬的角度去探讨,相反,它与另外两个社会心理学概念:从众、众从,它与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甚至直接与战争、灾难相关联。

在已知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领袖式的人物,基础性作用的是芸芸众生,是一般的社会公众。公众既可在重压之下结成团体形成力量,也同样可以误导和诱惑下成为起哄者,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公众如水似火,关键的在于导向。但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熙熙攘攘中,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清醒的独行者,而不是稀里糊涂成为被挟裹的那部分。

首先是情绪化。前两天网上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遇到事情,首先要解决情绪问题,其次再解决具体问题。情绪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蒙蔽人的眼睛和心智,甚至会激发人的无限的恶的潜力。所以遇事首先需要控制的就是情绪,就是情绪主导下的好恶、爱憎、是非等等。情绪化,甚至偏见化的言行,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恰恰相反却只会促成和助长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

其次是自我化。中国现代化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如一些人所愿,在砸碎君臣、父子桎梏的铁链的同时,一并严重撕裂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行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日渐松散,义务、责任意识淡化,个人的自由、利益至上。天平的两端,个人利益至上,则国家、社会利益就必然处于弱的一方。但是毫无疑问,社会的本质,社会结成的原始动因,其基本都在于互助和共同利益,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而是社会的本质。人在处理问题时,个人利益至上,心中永远只有自我,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个人利益受损,都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对社会态度。这种态度和判断力,最终直接作用并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这种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但更多可能是负面的,并且会直接反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再次就是一元化的问题。在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对于信息切不要急于分类,不要一元化,不要急于下非此即彼的结论。最好的办法,继续搜集信息、反复对比、甄别,在繁杂的信息海中理清自己的思绪,再去认识和评判。否则,很有可能助纣为虐,或者搬石头砸脚。

世界纷繁多变,时代浮躁喧哗。不添堵、不添乱,在嘈嘈嚷嚷中保持明亮的眸子和波澜不惊的心态,明辨是非,藏巧守拙,看花开花落、听潮来潮去,苟利国家,善待此生,岂不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