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精粹@红山文化一筒江湖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虽然有疫情,可有些事还是要做的。

年轻的时候,去沈阳故宫里游玩,在其后院看到有个高高耸立的烟囱,解说员说这是满清统治者在建造时有意为之,意思是将来可以一统天下。当时大伙还都当笑话听,是不是这个意思,谁也不知道。后来女真人真的入主了中原,这是后人的附会,还是当时刻意为之,就不得而知了。

比女真人早了几千年的红山时代,就有了筒子,这倒是考古真实。学术上规范一点,应该称其为斜口筒型玉器,藏家多称其为筒子或者是马蹄筒。就是这个模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斜口筒型玉器,考古出土有的置于头部、亦有置于腰间。

其功用,尚没有明确定论。有专家指其为琮、有专家指其为铲土器、有专家指其为龟壳、有专家指其为发箍、有专家指其为冕......似乎都有其道理,又似乎很难让人相信,每种说法,都能找出其不能自圆的部分。它是什么?做什么用?这问题还是让研究者们接着去研究。

斜口筒形器,器形多偏大,多取大块柱状玉料,内钻切大孔,再用线切割,而后掏膛,日月轮替,琢磨不停。仅从其加工的方式上研究,当时制作这种器物的玉工是以怎样繁冗的操作,来完成这么一件玉器看似简单的玉器,一侧斜口,掏膛取芯,内外打磨,光素无纹,可见此型器物功用性较强。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以一筒江湖为题,本身就是一种戏谑。

所谓一统江湖,不过是些野心家的梦魇。看武侠小说,想一统江湖的,没一个好下场,比如金庸小说中的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等等,不是死于非命,便是断子绝孙。

在收藏界,也有一批野心家,他们把自己包装成若干身份,鉴定家、理论家、各色称号、各种专家。他们混淆视听、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在抖音、快手等各类信息平台,给人不断的洗脑,想独霸话语权,试图一统江湖。一件瓷器, 不是慈禧的痰盂就是李连英的尿桶,一件玉器,不是通天大巫师的神玉,就是国王的玩物,不解之事,不知之物,便依附巫觋鬼神,绝通天地。他们的目的,就是把水搅浑,把他手里那堆破烂,利用人们的无知,忽悠着卖给那些一知半解的人。先不说他们没有那个学识和财力,即使是有,这样的信息时代,那种倒卖大力丸式的言语体系,最终也会被人抛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做收藏也是如此,大藏家无不是博览群书,阅物无数,经过千辛万苦,咬牙坚持,最后豁然开朗。收藏是学习的过程,它是对古代社会文明体系下各类物件的一种尊重,通过这些物件,提高我们对古人和古代社会的认知。没有对古人古物的敬畏之心,一心只想着捞一票,成功机率已近为零。

好的学问,终极目的就是启发人的思考。好的收藏,同样如此。它让我们通过器物本身,去探究古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追求。

有文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有文化?所谓有文化,个人觉得就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对未知事物求解的欲望。收藏正好满足这样的条件,它带给人们的都是已知世界里的未知元素。

人生徒有情,天意终无常。

做人忌满,满易骄而失据。人生忌等,等则废度光阴。

常听到有人说,等我学会了,等我有了钱、等我再想想......没人等你,也没人等的起,不能等、不想等、亦不必等。等到头白色衰时的相对无言,还是等到荒草孤冢的几行泪语?

盛年须及时,颜衰不复稚。要知道没有等出来的收藏家,也没有等出来的好学问。

收藏与学习,都是一辈子的事。它让我们不断的认知世界,认识自身。人生苦短几十载,别让别人的目标充斥自己的脑袋,更别让别人的理想占满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便好。浩淼5000年,被历史记住的人有几个?人们皓首穷经,终归却是历史的烟尘,有些人甚至就连烟尘都不是。生活本就不易,平凡人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尤难。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能吃好、喝好、玩好的过好这一生,已经非常不易,别在强加一些虚无飘渺的使命感让他们为难了。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来过了、热闹了、知道了”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对于多数的人来说,人家愿不愿意跟你说真话,跟你说了真话,你愿意听吗?

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濡首。

多看馆藏古玉 ,少吃药!

笔者听说做仿品的资料比我们全,高仿很多是手里拿着真品实物做的!

所以本文呕心沥血收编大量博物馆高清大图资料,供古玉界的新老藏家学习欣赏,提高免疫,去伪藏真,高仿始终是高仿,永远成不了真品!

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还是亲身多去博物馆看,实物的光气、力度、质感、神韵,

看得多了自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国宝免疫力更强。

要提高还是得多上手、多看真品实物、多看博物馆高清大图,增强对真品的“机械记忆”。

王者玩具:古珠玉文化艺术交流

(0)

相关推荐

  • 古玉收藏鉴定中或许需要修正的几个认知点

    古玉鉴定是认知行为,认知是否正确,直接决定鉴定结果和收藏成败.在学习交流和收藏鉴定过程中,发现有些藏友的一些认知点有失偏颇,或许需要修正. 本人提出几点感悟,与大家商榷.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了,表述也 ...

  • 第1415篇  大型八角星形玉器反映红山文化宇宙观

    X 刘国祥研究员(右)和孙树林先生共同研究大型八角星形玉器. 红山文化因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发掘而命名,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年代距今6500年 ...

  • 第1629篇  八角星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研究领域重要发现

    红山文化因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发掘而命名,是中国北方最着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年代距今6500年至5000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蜚声于世. 红山文化因 ...

  • 建平县富山乡.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建平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部,燕山山脉向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东经119°1'至120°2',纵跃北纬40°17'至42°21'.东邻朝阳市,西邻内蒙古的赤峰.宁城两市县,南接凌源.喀左两市县,北接内蒙 ...

  • 从工痕欣赏馆藏「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其形状如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先采用管钻法,再用绳线类带动解玉砂绕玉芯切割一周相当 ...

  • 红山文化玉器的“千窗百孔”

    研究古玉,研究其钻孔工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史前文明时期治玉,钻孔工艺十分特别,下面玉器圈小编带大家来欣赏一下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的各种不同的钻孔细节! 第二个馆藏红山玉器孔图: 第三个馆藏红山玉器孔图: ...

  • 考古界:盛世红山,以玉为尊:“红山文化玉器及相关问题研究”讲座纪要

    2021年4月25日下午3:45-18:00,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国祥先生在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二楼西报告厅,为师生带 ...

  • 盛世红山,以玉为尊:“红山文化玉器及相关问题研究”讲座纪要

    2021年4月25日下午3:45-18:00,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国祥先生在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二楼西报告厅,为我校师 ...

  • 红山文化玉器工痕之浅谈!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及工痕是一个不好谈明白的题目,因为谈明白工痕需要先搞清楚工具,很可惜老祖宗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化期制玉工具的记载,或者即使留下了我们还没出土和发现. 关于红山文化的工具问题已经争论多年,到 ...

  •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设计的理论分析

    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所知,我们所说的高古玉一般分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和商周.战汉时期. 而新石器时期的玉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及辽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目前最早的文化遗址发现集中在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兴 ...